[发明专利]一种基于微网技术的电气化铁路电能质量调节器在审
申请号: | 201810429928.X | 申请日: | 2018-05-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8599246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9-28 |
发明(设计)人: | 张长征;舒泳皓;王琪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北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H02J3/38 | 分类号: | H02J3/38;H02J3/30;H02J3/32;H02J3/01;H02J3/18 |
代理公司: | 武汉科皓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42222 | 代理人: | 薛玲 |
地址: | 430068 湖北***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微网技术的电气化铁路电能质量调节器。本发明包括直流分布式电源(A1‑AM)、交流分布式电源(B1‑BN)、直流分布式储能(X1‑XK)、交流分布式储能(Y1‑YL)、分布式电源直流转直流变换器(DGDC1‑DGDCM)、分布式电源交流转直流变换器(DGAC1‑DGACN),分布式储能直流转直流变换器(ESDC1‑ESDCK)、分布式储能交流转直流变换器(ESAC1‑ESACL)、第一直流母线电容器(C1)、第二直流母线电容器(C2)、五个H桥变换器(H1、H2、H3、H4、H5)以及四个单相变压器(T1、T2、T3、T4)。第一H桥变换器至第四H桥变换器(H1、H2、H3、H4)、第一单相变压器至第四单相变压器(T1、T2、T3、T4)构成混合级联81电平变换器,第五H桥变换器(H5)作为PWM变换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可以节约成本,改善牵引网电能质量并加快新能源发展。 | ||
搜索关键词: | 分布式储能 分布式电源 单相变压器 直流转直流变换器 电能质量调节器 直流母线电容器 交流转直流 电气化铁路 变换器 微网 电平变换器 混合级联 新能源 牵引 交流 节约 | ||
【主权项】:
1.一种基于微网技术的电气化铁路电能质量调节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直流分布式电源(A1)、...、第M直流分布式电源(AM),第一交流分布式电源(B1)、...、第M交流分布式电源(BM),第一直流分布式储能(X1)、...、第K直流分布式储能(XK),第一交流分布式储能(Y1)、...、第L交流分布式储能(YL),第一分布式电源直流转直流变换器(DGDC1)、...、第M分布式电源直流转直流变换器(DGDCM),第一分布式电源交流转直流变换器(DGAC1)、...、第N分布式电源交流转直流变换器(DGACN),第一分布式储能直流转直流变换器(ESDC1)、...、第K分布式储能直流转直流变换器(ESACK),第一分布式储能交流转直流变换器(ESAC1)、...、第L分布式储能交流转直流变换器(ESACL),第一直流母线电容器(C1),第二直流母线电容器(C2),第一H桥变换器(H1),第二H桥变换器(H2),第三H桥变换器(H3),第四H桥变换器(H4),第五H桥变换器(H5),第一单相变压器(T1),第二单相变压器(T2),第三单相变压器(T3),第四单相变压器(T4),M≥1,N≥1,K≥1,L≥1,且M、N、K以及L均为正整数;所述第一直流分布式电源(A1)的第一引脚(a1,1)与所述第一分布式电源直流转直流变换器(DGDC1)的第一引脚(d1,1)通过导线连接,...,所述第M直流分布式电源(AM)的第一引脚(aM,1)与所述第M分布式电源直流转直流变换器(DGDCM)的第一引脚(dM,1)通过导线连接;所述第一交流分布式电源(B1)的第一引脚(b1,1)与所述第一分布式电源交流转直流变换器(DGAC1)的第一引脚(g1,1)通过导线连接,...,所述第N交流分布式电源(BN)的第一引脚(bN,1)与所述第N分布式电源交流转直流变换器(DGACN)的第一引脚(gN,1)通过导线连接;所述第一直流分布式储能(X1)的第一引脚(x1,1)与所述第一分布式储能直流转直流变换器(ESDC1)的第一引脚(e1,1)通过导线连接,...,所述第K直流分布式储能(XK)的第一引脚(xK,1)与所述第K分布式储能直流转直流变换器(ESDCK)的第一引脚(eK,1)通过导线连接;所述第一交流分布式储能(Y1)的第一引脚(y1,1)与所述第一分布式储能交流转直流变换器(ESAC1)的第一引脚(s1,1)通过导线连接,...,所述第L交流分布式储能(YL)的第一引脚(yL,1)与所述第L分布式储能交流转直流变换器(ESACL)的第一引脚(sL,1)通过导线连接;所述第一分布式电源直流转直流变换器(DGDC1)至所述第M分布式电源直流转直流变换器(DGDCM)中,所述第i分布式电源直流转直流变换器(DGDCi)的第三引脚(di,3)与所述第一直流母线电容器(C1)的负极(c1,2)通过导线连接,所述第i分布式电源直流转直流变换器(DGDCi)的第四引脚(di,4)与所述第一直流母线电容器(C1)的正极(c1,1)通过导线连接,i为正整数,且i∈[1,M];所述第一分布式电源交流转直流变换器(DGAC1)至所述第N分布式电源交流转直流变换器(DGACN)中,所述第j分布式电源交流转直流变换器(DGACj)的第三引脚(gj,3)与所述第一直流母线电容器(C1)的负极(c1,2)通过导线连接,所述第j分布式电源交流转直流变换器(DGACj)的第四引脚(gj,4)与所述第一直流母线电容器(C1)的正极(c1,1)通过导线连接,j为正整数,且j∈[1,N];所述第一分布式储能直流转直流变换器(ESDC1)至所述第K分布式储能直流转直流变换器(ESDCK)中,所述第p分布式储能直流转直流变换器(ESDCp)的第三引脚(ep,3)与所述第一直流母线电容器(C1)的负极(c1,2)通过导线连接,所述第p分布式储能直流转直流变换器(ESDCp)的第四引脚(ei,4)与所述第一直流母线电容器(C1)的正极(c1,1)通过导线连接,p为正整数,且p∈[1,K];所述第一分布式储能交流转直流变换器(ESAC1)至所述第L分布式储能交流转直流变换器(ESACL)中,所述第q分布式储能交流转直流变换器(ESACq)的第三引脚(sq,3)与所述第一直流母线电容器(C1)的负极(c1,2)通过导线连接,所述第q分布式储能交流转直流变换器(ESACq)的第四引脚(sq,4)与所述第一直流母线电容器(C1)的正极(c1,1)通过导线连接,q为正整数,且q∈[1,L];所述第一直流母线电容器(C1)的正极(c1,1)与所述第一H桥变换器(H1)的第一引脚(h1,1)通过导线连接;所述第一直流母线电容器(C1)的正极(c1,1)与所述第二H桥变换器(H2)的第一引脚(h2,1)通过导线连接;所述第一直流母线电容器(C1)的正极(c1,1)与所述第三H桥变换器(H3)的第一引脚(h3,1)通过导线连接;所述第一直流母线电容器(C1)的正极(c1,1)与所述第四H桥变换器(H4)的第一引脚(h4,1)通过导线连接;所述第一直流母线电容器(C1)的负极(c1,2)与所述第一H桥变换器(H1)的第二引脚(h1,2)通过导线连接;所述第一直流母线电容器(C1)的负极(c1,2)与所述第二H桥变换器(H2)的第二引脚(h2,2)通过导线连接;所述第一直流母线电容器(C1)的负极(c1,2)与所述第三H桥变换器(H3)的第二引脚(h3,2)通过导线连接;所述第一直流母线电容器(C1)的负极(c1,2)与所述第四H桥变换器(H4)的第二引脚(h4,2)通过导线连接;所述第一H桥变换器(H1)的第三引脚(h1,3)与所述第一单相变压器(T1)的第二引脚(t1,2)通过导线连接;所述第一H桥变换器(H1)的第四引脚(h1,4)与所述第一单相变压器(T1)的第一引脚(t1,1)通过导线连接;所述第二H桥变换器(H2)的第三引脚(h2,3)与所述第二单相变压器(T2)的第二引脚(t2,2)通过导线连接;所述第二H桥变换器(H2)的第四引脚(h2,4)与所述第二单相变压器(T2)的第一引脚(t2,1)通过导线连接;所述第三H桥变换器(H3)的第三引脚(h3,3)与所述第三单相变压器(T3)的第二引脚(t3,2)通过导线连接;所述第三H桥变换器(H3)的第四引脚(h3,4)与所述第三单相变压器(T3)的第一引脚(t3,1)通过导线连接;所述第四H桥变换器(H4)的第三引脚(h4,3)与所述第四单相变压器(T4)的第二引脚(t4,2)通过导线连接;所述第四H桥变换器(H4)的第四引脚(h4,4)与所述第四单相变压器(T4)的第一引脚(t4,1)通过导线连接;所述第一单相变压器(T1)的第三引脚(t1,3)与所述第二单相变压器(T2)的第四引脚(t2,4)通过导线连接;所述第二单相变压器(T2)的第三引脚(t2,3)与所述第三单相变压器(T3)的第四引脚(t3,4)通过导线连接;所述第三单相变压器(T3)的第三引脚(t3,3)与所述第四单相变压器(T4)的第四引脚(t4,4)通过导线连接;所述第一单相变压器(T1)的第四引脚(t1,4)与所述第五H桥变换器(H5)的第四引脚(h5,4)通过导线连接;所述第五H桥变换器(H5)的第一引脚(h5,1)与所述第二直流母线电容器(C2)的正极(c2,1)通过导线连接;所述第五H桥变换器(H5)的第二引脚(h5,2)与所述第二直流母线电容器(C2)的负极(c2,2)通过导线连接;所述第五H桥变换器(H5)的第三引脚(h5,3)与所述第四单相变压器(T4)的第三引脚(t4,3)作为81电平电压输出接口。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北工业大学,未经湖北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810429928.X/,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