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可实现能量漏斗效应的无线充电系统及其无线充电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0426097.0 | 申请日: | 2018-05-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8599394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13 |
发明(设计)人: | 李云辉;江俊;吕渴强;刘羽;王宇倩;卢杰;陈宇光;张冶文;陈鸿 | 申请(专利权)人: | 同济大学 |
主分类号: | H02J50/12 | 分类号: | H02J50/12;H01F27/28;H01F38/14;H01M10/44;H02J7/00;H04B5/00 |
代理公司: | 上海唯源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1229 | 代理人: | 曾耀先 |
地址: | 200092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提供一种可实现能量漏斗效应的无线充电系统及其无线充电方法,所述系统包括无线发射装置及无线接收装置,所述无线发射装置包括无线发射控制电路和无线发射线圈,所述无线发射线圈与所述无线发射控制电路电性连接;所述无线接收装置包括无线接收线圈、磁共振激元、无线接收控制电路和负载,所述磁共振激元被所述无线接收线圈圈设于线圈内,所述无线接收线圈、所述无线接收控制电路和所述负载依序电性连接,所述无线接收线圈的平面绕匝面积小于所述无线发射线圈的平面绕匝面积,借此在发射线圈与接收线圈之间形成能量漏斗效应,提高磁共振无线能量传输系统的传输效率与传输距离,形成位置鲁棒性较好的无线充电系统及其充电方法。 | ||
搜索关键词: | 实现 能量 漏斗 效应 无线 充电 系统 及其 方法 | ||
【主权项】:
1.一种可实现能量漏斗效应的无线充电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无线发射装置,包括无线发射控制电路和无线发射线圈,所述无线发射线圈与所述无线发射控制电路电性连接;无线接收装置,包括无线接收线圈、磁共振激元、无线发射控制电路和负载,所述磁共振激元被所述无线接收线圈圈设于线圈内,所述无线接收线圈、所述无线发射控制电路和所述负载依序电性连接,所述无线接收线圈的平面绕匝面积小于所述无线发射线圈的平面绕匝面积。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同济大学,未经同济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810426097.0/,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