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磁悬浮双轨列车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810232249.3 | 申请日: | 2018-03-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8437848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26 |
发明(设计)人: | 李新亚 | 申请(专利权)人: | 吴素贞 |
主分类号: | B60L13/10 | 分类号: | B60L13/10;B61F9/00 |
代理公司: | 中山市兴华粤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4345 | 代理人: | 吴剑锋 |
地址: | 528400 广东省中山***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涉及一种磁悬浮双轨列车系统,由基座(13)、列车、磁悬浮装置、导向和动力装置、供电装置组成。遇到突然停电,车厢(1)仍然处于悬浮状态,基座(13)与轨道轮(20)的协同配合对车厢(1)运动方向产生的约束作用仍然存在,车厢(1)不会坠毁,困扰多年的安全大难题解决了;车厢(1)运行平稳,噪音小;车厢(1)通过弯道其速度有个安全区间,操控方便;安全轮(12)可防止车厢(1)与基座(13)碰撞;用磁铁(6)替代绕组,节省能源;较当前的磁悬浮列车,其结构简单很多,容易制造、造价低、维修方便。 | ||
搜索关键词: | 磁悬浮 双轨 列车 系统 | ||
【主权项】:
1.一种磁悬浮双轨列车系统,其含基座(13)、列车、磁悬浮装置、导向和动力装置、供电装置;所述列车由多个车厢(1)串接而成;车厢(1)由一块底板(2)、两块侧板(3)、一块顶板(4)、一块前端板、一块后端板围成;所述下底板(2)为水平矩形板;所述顶板(4)为水平矩形板或为龟背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13)为铺设在路基上的厚实长条形板,其由上基板(14)和下基板(15)结合为整体;所述上基板(14),其横断面为矩形,其上表面上均匀分布多个下磁铁孔(16),其两侧向面之一的上部有沿纵向的侧轨板槽(21);所述下基板(15),其横断面为矩形,其横向宽度大于所述上基板(14)的横向宽度,其两侧之一露出的上表面上有沿纵向的平轨板槽(22);侧轨板槽(21)的横向宽度大于平轨板槽(22)的横向宽度;位于弯道的基座(13)的上表面向弯道内侧倾斜,倾角θ与列车的设计速度v和弯道半径r满足以下关系:
车厢(1),其悬浮于所述基座(13)的正上方,其上两块侧板(3)之间的距离小于所述基座(13)下基板(15)的横向宽度;车厢(1)的底板(2)的横向宽度,大于所述车厢(1)上两侧板(3)之间的距离,且等于或小于所述基座(13)下基板(15)的横向宽度;与所述基座(13)上基板(14)的上表面对置的所述底板(2)的下表面上均匀分布多个上磁铁孔(5),这多个上磁铁孔(5)的分布密度与所述上基板(14)上表面的多个下磁铁孔(16)的分布密度对应,上磁铁孔(5)的形状与下磁铁孔(16)的形状相同,上磁铁孔(5)的大小与下磁铁孔(16)的大小相同;所述底板(2)两侧之一露出的上表面上沿纵向均匀分布n个竖轴孔(18),所述底板(2)上共有n对竖轴孔(18),每对竖轴孔(18)的两个竖轴孔(18)上端口的连线与所述底板(2)的纵向中线垂直;所述n为等于或大于2的整数,所述车厢(1)的纵向长度越大或载重越大或在运动中遇到的空气阻力越大所述n取值越大;所述磁悬浮装置为磁铁(6),磁铁(6)的形状与所述基座(13)上的下磁铁孔(16)的形状对应;所述基座(13)上的每个下磁铁孔(16)中均以紧配合方式嵌入一个磁铁(6),安装在所述基座(13)上的全部磁铁(6)的上端为同性磁极;所述底板(2)上的每个上磁铁孔(5)中均以紧配合方式嵌入一个磁铁(6),安装在所述底板(2)上的全部磁铁(6)的下端与安装在所述基座(13)上的全部磁铁(6)的上端为同性磁极;所述基座(13)上的全部磁铁(6)与所述底板(2)上的全部磁铁(6)磁力相斥,因而所述车厢(1)能够悬浮于所述基座(13)的正上方;所述导向和动力装置含竖轴(7)、横轴(11)、安全轮(12)、侧轨、平轨、轨道轮(20)、轮毂电机;所述侧轨由多块条形侧轨板(17)串接而成,侧轨板(17)的横向宽度等于所述基座(13)上侧轨板槽(21)的横向宽度;两侧轨以紧配合方式沿纵向分别嵌在所述基座(13)的两侧轨板槽(21)之一中;侧轨上的侧轨板(17)的外侧向面与相应位置的所述基座(13)的上基板(14)的侧向面齐平;所述平轨由多块条形平轨板(19)串接而成,平轨板(19)的横向宽度等于所述基座(13)上平轨板槽(22)的横向宽度;两平轨以紧配合方式沿纵向分别嵌在所述基座(13)的两平轨板槽(22)之一中;平轨上的平轨板(19)的上表面与相应位置的所述基座(13)的下基板(15)露出的上表面齐平;所述竖轴(7)由位于上方的圆柱体(8)和位于下方的两个垂耳(9)连接为整体,这两个垂耳(9)之间为长方体形空腔,该空腔的前、后侧和下端均敞开,这两个垂耳(9)之一上有横向水平横轴孔(10);所述车厢(1)底板(2)上的每个竖轴孔(18)中安装一个竖轴(7),所述竖轴(7)的圆柱体(8)的上端与所述底板(2)以紧配合方式连接在一起;每个竖轴(7)上安装一个轨道轮(20);轨道轮(20),其上套装有橡胶轮胎,其固定连接于竖轴(7)上圆柱体(8)的下端,其可绕所述竖轴(7)的竖直轴线在水平面上自由转动,其充气后其上橡胶轮胎压紧在相应位置的侧轨板(17)的外侧向面上;所述车厢(1)上共有n对轨道轮(20),这n对轨道轮(20)之一的两个轨道轮(20)轴对称,对称轴位于所述车厢(1)底板(2)纵向中线所在的竖直平面上,根据需要动力的大小分散选择k对轨道轮(20)在其轮毂内安装轮毂电机,安装了轮毂电机的这k对轨道轮(20)既是动力轮又是导向轮,没有安装轮毂电机的轨道轮(20)只是导向轮,所述k等于或小于n;每个竖轴(7)上安装一个安全轮(12);安全轮(12),其上套装有橡胶轮胎,其位于竖轴(7)上两个垂耳(9)之间的空腔中,其固定连接在所述横轴(11)的中部,所述横轴(11)的两端以紧配合方式分别连接在这两个垂耳(9)之一上的横轴孔(10)中,所述安全轮(12)其可绕所述横轴(11)的水平轴线在竖直平面上自由转动,所述安全轮(12)位于相应位置的平轨板(19)的正上方,所述安全轮(12)与所述平轨板(19)之间的间隙的竖直宽度小于所述车厢(1)的底板(2)与所述基座(13)之间的间隙的竖直宽度;所述供电装置向所述车厢(1)上轮毂电机供电;所述车厢(1)上安装有轮毂电机的每对轨道轮(20),转速的协同由差速器控制。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吴素贞,未经吴素贞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810232249.3/,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