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缠绕工艺制备碳/碳筒体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0066865.6 | 申请日: | 2018-01-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8191448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22 |
发明(设计)人: | 陈小飞;张贵歧;姜召阳;罗昆鹏;于洪刚;王春梅;高晓佳;曹磊;崔树永 | 申请(专利权)人: | 航天睿特碳材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4B35/83 | 分类号: | C04B35/83;C04B35/52;C04B35/622;F27D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轻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12 | 代理人: | 谈杰 |
地址: | 253700 山东省德州市庆云红***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一种缠绕工艺制备碳/碳筒体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按照筒体的尺寸规格,利用石墨材料设计与制作成型模具;(2)根据筒体的使用功能要求,分别设计密封类筒体和结构类筒体的产品结构;(3)利用缠绕机进行缠绕成型;(4)固化处理;(5)碳化处理;(6)CVD致密化处理;(7)高温处理;(8)机加工成型。与传统碳/碳筒体生产技术相比,本工艺具有以下优点:(1)产品设计净尺寸成型,产成品加工余量少,生产成本低较为传统工艺成本的60%;(2)产品纤维含量高,成型产品胚体基础密度高,生产周期时间短、节省加工余量、强度高的优势,本工艺可实现碳/碳筒体的密封功能,有效提高炉内热处理效率,提高炉外保温材料的使用寿命,可用作气体传输管道,具有推广性、创新优势和批产优势。 | ||
搜索关键词: | 碳筒 筒体 工艺制备 加工余量 缠绕 气体传输管道 生产周期 机加工成型 生产成本低 致密化处理 缠绕成型 产品设计 产品纤维 成型产品 成型模具 处理效率 传统工艺 创新优势 高温处理 固化处理 密封功能 生产技术 石墨材料 使用功能 使用寿命 碳化处理 缠绕机 推广性 外保温 可用 内热 胚体 成型 密封 产品结构 制作 | ||
【主权项】:
1.一种缠绕工艺制备碳/碳筒体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按照筒体的尺寸规格,利用石墨材料设计与制作成型模具;(2)根据筒体的使用功能要求,设计产品结构,密封类筒体采用石墨纸、碳布与碳丝按比例相结合的缠绕成型结构,结构类筒体采用碳布与碳丝按比例缠绕成型结合结构;(3)利用缠绕机进行缠绕成型,首先将成型模具装上旋转轴并固定在缠绕机上,然后在石墨筒表面铺上脱模层,并用塑料胶带粘紧,使脱模纸处于贴紧状态;启动设备,通过调节转动电机转速来控制成型模具的旋转速度,调节左右移动电极转速来控制碳丝缠绕角度,成型具体工艺步骤如下:a.碳布裁剪,根据模具外径及高度裁剪铺层碳布,碳布长度为模具周长的1~1.2倍,碳布缠绕层数n根据产品厚度h而定,取经验公式n=h/0.3;b.第一层碳布铺设,首先在脱模层上刷上一层树脂,将第一层碳布铺在脱膜层上,碳布紧贴成型模具;c.第一次碳丝缠绕,将碳丝置于固定旋转轴上,牵出碳丝经浸渍槽牵引至成型模具上,按照调整好的模具旋转速度与缠绕角度,启动机器,在第一层碳布上均匀的完成碳丝缠绕层;d.重复第一层碳布的铺设方法,在沾有树脂的碳丝表面铺设第二层碳布;e.重复第一层碳丝的的缠绕方法,完成第二层碳丝缠绕;f.石墨纸的缠绕,按照步骤b的方式将柔性石墨纸平铺在碳丝上,并压实石墨纸,同时在石墨纸外表面全面涂抹一层树脂。本工序根据产品功能实际需要进行设计添加。对于密封类筒体石墨纸不少于3层,结构类筒体不执行本工序。g. 根据产品厚度重复步骤d、步骤f(仅针对密封类筒体)、步骤e,完成筒体的缠绕成型工序。(4)固化处理,整个筒体在旋转状态下进行固化,固化工艺如下:固化温度180±40℃,固化时间10±5h,保温4±2h;(5)碳化处理,固化完成后产品转入碳化炉进行碳化处理,碳化工艺参数为:碳化温度800±200℃,碳化时间60±10h,保温4±2h,全过程采用惰性气体保护或真空;(6)化学气相沉积(CVD)致密化处理,利用化学气相沉积工艺,提高坯体密度;结构类筒体密度要求≥1.40g/cm3,密封类筒体密度要求≥1.50g/cm3, CVD工艺参数如下:化学气相沉积温度1100±200℃,处理时间10±5h,保温4±2h后通沉积气体,沉积气体包括甲烷、乙烷、丙烷、丙烯、天然气等气态有机气体,流量设定为1.0±0.5L/min,控压2000±1000Pa,沉积时间120±60h;(7)高温处理,对CVD增密后的坯体,进行高温处理;高温处理工艺如下:高温处理温度2200±200℃,处理时间36±12h,保温4±2h,全程采用惰性气体保护或真空;(8)机加工成型,该缠绕成型工序实现对产品内径和外径净尺寸成型。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航天睿特碳材料有限公司,未经航天睿特碳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810066865.6/,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