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平战两用地下综合体有效
申请号: | 201721151715.2 | 申请日: | 2017-09-10 |
公开(公告)号: | CN207469868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08 |
发明(设计)人: | 张延年;马向楠;刘旭峰;徐驰 | 申请(专利权)人: | 沈阳建筑大学 |
主分类号: | E04H9/12 | 分类号: | E04H9/12;E02D29/045 |
代理公司: | 沈阳之华益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21218 | 代理人: | 刘凤桐 |
地址: | 110168 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实用新型涉及了一种平战两用地下综合体,属于人防工程与城市地下综合体结合工程领域。包括下层小型客车专用舱、上层小型客车专用舱、下层交通紧急疏散舱、上层交通紧急疏散舱、海绵城市用舱、电力舱、电信舱、燃气舱、无电综合管廊舱和水舱;战时地下空间对应转换包括下层人员掩蔽单元、上层物资掩蔽单元、下层人员掩蔽单元辅助用房、上层物资掩蔽单元辅助用房、污水池与污水泵间、发供电设备室、防化值班室、厨房及后勤设备室、通风空调室和贮水池(箱)与水泵房。本实用新型既有利于人防工程建设、国防力量的增强,又有利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充分发挥战备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维持城市安全、有序、高效的运转。 | ||
搜索关键词: | 掩蔽单元 下层 地下综合体 上层 人防工程 本实用新型 辅助用房 紧急疏散 平战两用 小型客车 发供电设备 城市安全 地下空间 工程领域 国防力量 后勤设备 通风空调 综合管廊 电力舱 水泵房 污水泵 污水池 贮水池 水舱 无电 海绵 厨房 交通 燃气 运转 转换 电信 建设 | ||
【主权项】:
一种平战两用地下综合体,其特征在于:类矩形断面混凝土壳体(11)的横断面为矩形,四个角部采用弧形过渡,形成类矩形断面;竖向承重抗爆挡隔墙(16)位于类矩形断面混凝土壳体(11)的中线,将类矩形断面混凝土壳体(11)平均分割成左右两部分,在两侧分别设置地下交通防火底板(17)和综合管廊防火底板(18);所述的地下交通防火底板(17)布置在综合管廊防火底板(18)的下方,使整个舱体形成三层,分别为底层、中间层和顶层;底层和中间层设置为交通层,顶层设置为综合管廊与海绵城市层;战时三层舱体对应转换为人员掩蔽单元、物资掩蔽单元和配套工程室;所述的地下交通防火底板(17)和综合管廊防火底板(18)采用格构式槽形梁,与类矩形断面混凝土壳体(11)和竖向承重抗爆挡隔墙(16)共同构成横纵交错的空间格构式横断面;所述的格构式槽形梁包括腹板(17‑1)、翼缘板(17‑2)、环形肋(17‑3)、类矩形空腔(17‑4)和槽形板连接螺栓(17‑5),在两腹板(17‑1)之间设置若干环形肋(17‑3),环形肋(17‑3)均匀分布,环形肋(17‑3)小于腹板(17‑1)的净高,且上部与翼缘板(17‑2)整体连接;所述的环形肋(17‑3)上开设类矩形空腔(17‑4),空腔为矩形,且在矩形的四角采用圆弧过渡;每两格构式槽形梁相邻腹板(17‑1)采用槽形板连接螺栓(17‑5)连接;在底层,位于竖向承重抗爆挡隔墙(16)的两侧均为下层小型客车专用舱(1),在远离竖向承重抗爆挡隔墙(16)的一侧,分别设置下层交通紧急疏散舱(3),下层小型客车专用舱(1)和下层交通紧急疏散舱(3)之间设置安全密闭隔离墙(19);在中间层,位于竖向承重抗爆挡隔墙(16)的两侧均为上层小型客车专用舱(2),在远离竖向承重抗爆挡隔墙(16)的一侧,分别设置上层交通紧急疏散舱(4),上层小型客车专用舱(2)和上层交通紧急疏散舱(4)之间设置安全密闭隔离墙(19);在顶层,在竖向承重抗爆挡隔墙(16)的两侧,采用综合管廊抗爆挡隔墙(20)将两侧的空间分隔成多个综合管廊与海绵城市专用舱;在远离竖向承重抗爆挡隔墙(16)的两侧,分别设置海绵城市用舱(5)和水舱(10),在靠近竖向承重抗爆挡隔墙(16)的一个舱设置为燃气舱(8),燃气舱(8)采用天然气防爆隔离舱(21)或采用防爆挂板保护燃气舱(8)及整个综合体;与燃气舱(8)相邻的舱设置为电信舱(7)或无电综合管廊舱(9),电力舱(6)布置远离燃气舱(8);下层小型客车专用舱(1)、上层小型客车专用舱(2)的两侧竖向承重抗爆挡隔墙(16)和安全密闭隔离墙(19)的底部均分别设置防撞墙(22),防撞墙(22)采用预制装配式拼装;竖向承重抗爆挡隔墙(16)采用分段设置,深度范围在1000‑3000米,设置可方便拆装的竖向承重抗爆挡隔墙(16);同侧的下层交通紧急疏散舱(3)和上层交通紧急疏散舱(4)之间设置多个联通通道;下层小型客车专用舱(1)和下层交通紧急疏散舱(3)之间,以及上层小型客车专用舱(2)和上层交通紧急疏散舱(4)之间均设置安全密闭隔离墙(19),安全密闭隔离墙(19)上开设多个密闭门;下层交通紧急疏散舱(3)、上层交通紧急疏散舱(4)、海绵城市用舱(5)、电力舱(6)、电信舱(7)、燃气舱(8)、无电综合管廊舱(9)和水舱(10)均分别设置多个直接通往地表的紧急疏散通道,且均匀分布;在紧急疏散通道附近与之同侧的下层交通紧急疏散舱(3)和上层交通紧急疏散舱(4)设置联通通道;在类矩形断面混凝土壳体(11)表面喷设防火涂层(12)或涂抹保温隔热砂浆;在防火涂层(12)的外侧设置连续的防渗保护层(13);防渗保护层(13)外层为防辐射涂层(14);在防辐射涂层(14)的外侧设置连续的防震保护层(15);战时地下空间对应转换,下层小型客车专用舱(1)转换为下层人员掩蔽单元(23);上层小型客车专用舱(2)转换为上层物资掩蔽单元(24);下层交通紧急疏散舱(3)转换为下层人员掩蔽单元辅助用房(25);上层交通紧急疏散舱(4)转换为上层物资掩蔽单元辅助用房(26);海绵城市用舱(5)转换为污水池与污水泵间(27);电力舱(6)转换为发供电设备室(28);电信舱(7)转换为防化值班室(29);燃气舱(8)转换为厨房及后勤设备室(30);无电综合管廊舱(9)转换为通风空调室(31);水舱(10)转换为贮水池或贮水箱与水泵房(32)。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沈阳建筑大学,未经沈阳建筑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721151715.2/,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利于空间优化的超薄耗能支撑
- 下一篇:一种易于维护的牢固度高的通信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