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基于多模式光纤结构的微光机电陀螺有效
申请号: | 201720915072.8 | 申请日: | 2017-07-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7123290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3-20 |
发明(设计)人: | 李红浪;卢孜筱;田亚会;柯亚兵;程利娜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1C19/5698 | 分类号: | G01C19/5698 |
代理公司: | 北京方安思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472 | 代理人: | 陈琳琳,杨青 |
地址: | 100190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基于多模式光纤结构的微光机电陀螺,包括基底材料(11)、设置于基底材料(11)上的叉指换能器(15)和声光波导区域(16)、多模式光纤(12)、起偏器(13)和检偏器(18);所述叉指换能器(15)产生的声表面波覆盖声光波导区域(16),所述的多模式光纤(12)用于向起偏器(13)输入多模式光信号,所述的多模式光信号依次经起偏器(13)、声光波导区域(16)和检偏器(18)处理后,生成经声表面波调制的不同模式偏振光信号。本实用新型的微光机电陀螺,在光信号输入时采用多模式光纤,结构相对比较简单,相对于现有技术中的微光机电陀螺,具有较高的灵敏度,测角速度的结果更加精确。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模式 光纤 结构 微光 机电 陀螺 | ||
【主权项】:
一种基于多模式光纤结构的微光机电陀螺,包括:基底材料(11)、设置于基底材料(11)上的叉指换能器(15)和声光波导区域(16),所述叉指换能器(15)产生的声表面波覆盖声光波导区域(16),其特征在于,该微光机电陀螺还包括:多模式光纤(12)、起偏器(13)和检偏器(18);所述的多模式光纤(12)用于向起偏器(13)输入多模式光信号,所述的多模式光信号依次经起偏器(13)、声光波导区域(16)和检偏器(18)处理后,生成经声表面波调制的不同模式偏振光信号。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720915072.8/,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