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混合梁钢‑混结合段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720087392.9 | 申请日: | 2017-01-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6457715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9-01 |
发明(设计)人: | 王运航;沈传东;付成林;任雅露;钱若霖;张亮亮;何磊 | 申请(专利权)人: | 长安大学 |
主分类号: | E01D19/00 | 分类号: | E01D19/00 |
代理公司: | 西安恒泰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61216 | 代理人: | 王芳 |
地址: | 710064 陕西省***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混合梁钢‑混结合段结构,包括连接于混凝土梁与组合梁之间的钢‑混结合段,组合梁包括混凝土桥面板、钢顶板、上纵向加劲肋、下翼缘板、下纵向加劲肋、钢底板,上纵向加劲肋竖直连接在水平放置的钢顶板与水平放置的下翼缘板之间;钢‑混结合段包括混凝土桥面板、钢顶板、上刚度过渡加劲肋、下翼缘板、下刚度过渡加劲肋、钢底板,上刚度过渡加劲肋竖直连接在水平放置的钢顶板与水平放置的下翼缘板之间;本实用新型结构通过结构上的优化和改进使钢‑混结合段设计简单、受力合理、施工方便,具有极强的实用性。本新型钢‑混凝土结合段可以广泛应用于各种混合梁桥,包括连续梁桥、拱桥、斜拉桥、悬索桥等桥型中。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混合 结合 结构 | ||
【主权项】:
一种混合梁钢‑混结合段结构,包括混凝土梁(2)、组合梁(1)和连接于混凝土梁(2)与组合梁(1)之间的钢‑混结合段(4),所述混凝土梁(2)和钢‑混结合段(4)之间设有前承压板(8),所述组合梁(1)和钢‑混结合段(4)之间设有后承压板(9),其特征在于,所述组合梁(1)由上至下包括:混凝土桥面板(3)、钢顶板(6)、第一工字钢梁、第一上纵向加劲肋、下翼缘板(7)、下纵向加劲肋(10)、钢底板(5),所述第一工字钢梁和第一上纵向加劲肋(17)都竖直连接在水平放置的钢顶板(6)上,且每两个第一工字钢梁之间至少设有一个第一上纵向加劲肋(17);所述下纵向加劲肋(10)竖直设置在水平放置的钢底板(5)上;所述第一工字钢梁包括:第二上纵向加劲肋(17)和下翼缘板(7),所述第二上纵向加劲肋(17)垂直设置在下翼缘板(7)上;所述钢‑混结合段(4)由上至下包括:混凝土桥面板(3)、钢顶板(6)、第一上刚度过渡加劲肋(18)、第二工字钢梁、下刚度过渡加劲肋(12)、钢底板(5),所述第一上刚度过渡加劲肋(18)和第二工字钢梁竖直连接在水平放置的钢顶板(6)上,且每两个第二工字钢梁之间至少设有一个第一上上刚度过渡加劲肋(18);所述下刚度过渡加劲肋(12)竖直设置在水平放置的钢底板(5)上;所述第二工字钢梁包括:第二上刚度过渡加劲肋(13)和下翼缘板(7),所述第二上刚度过渡加劲肋(13)垂直设置在下翼缘板(7)上;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长安大学,未经长安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720087392.9/,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