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大口径液晶光学相控阵器件有效
申请号: | 201711454921.5 | 申请日: | 2017-12-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7885009B | 公开(公告)日: | 2019-11-08 |
发明(设计)人: | 汪相如;卓儒盛;贺晓娴;周庄奇 | 申请(专利权)人: | 电子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G02F1/29 | 分类号: | G02F1/29;G02F1/1362 |
代理公司: | 成都宏顺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27 | 代理人: | 周永宏 |
地址: | 611731 四川省成***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大口径液晶光学相控阵器件,包括从上到下依次层叠设置的第一基板、液晶分子层和第二基板;第一基板从上到下依次包括第一基板玻璃和第一ITO电极层,第二基板从上到下依次包括第二ITO电极层和第二基板玻璃;液晶分子层位于第一ITO电极层和第二ITO电极层之间;第二ITO电极层与第二金属导电层之间有多个TFT阵列。本发明在液晶工作区域选择ITO膜层,在非液晶工作区域的布线层,采用了一层ITO导电层,2层金属导电层,导电层之间镀有一层绝缘层做电气隔离,2层金属导电层的部分电极之间采用了过孔连同工艺设计,这种设计使得液晶周围的布线面积大大减小,增加了集成度和面积利用率,提高了偏转精度,解决了液晶光学相控阵口径小的问题。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口径 液晶 光学 相控阵 器件 | ||
【主权项】:
1.一种大口径液晶光学相控阵器件,包括从上到下依次层叠设置的第一基板、液晶分子层和第二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基板从上到下依次包括第一基板玻璃(1)和第一ITO电极层(2),第二基板从上到下依次包括第二ITO电极层(8)和第二基板玻璃(9);液晶分子层(4)位于第一ITO电极层(2)和第二ITO电极层(8)之间;液晶分子层(4)的宽度与第一ITO电极层(2)相同,长度小于ITO电极层(2);第一ITO电极层(2)的长度与第一基板玻璃(1)相同,第一ITO电极层(2)的宽度小于第一基板玻璃(1);第一ITO电极层(2)下方的非液晶分子投影区域设有第一金属导电层(3),第一金属导电层(3)下平面的一侧设有参考电极信号焊接焊盘;第一ITO电极层(2)被分割成独立不相连的ITO电极阵列,每个ITO电极分别通过第一金属导电层(3)上设置的ITO信号导线连接到参考电极信号焊接焊盘;第二ITO电极层(8)和第二基板玻璃(9)的尺寸相同,第二ITO电极层(8)和第二基板玻璃(9)的长度大于第一基板玻璃(1),宽度与第一基板玻璃(1)相同;第二ITO电极层(8)上方的非液晶分子投影区域从上到下依次层叠第二金属导电层(5)、第一绝缘层(6)和第三金属导电层(7),第二金属导电层(5)上设有参考电极驱动IC、TFT阵列驱动IC和光栅驱动IC,第一绝缘层(6)上设有多个导电孔(10);第二ITO电极层(8)被分割成独立不相连的ITO电极阵列,每个ITO电极分别与第三金属导电层(7)上设置的ITO信号导线相连,ITO信号导线穿过导电孔(10)连接参考电极驱动IC的输出引脚;第三金属导电层(7)与第二金属导电层(5)之间有多个TFT阵列(11),TFT阵列(11)设置在液晶分子层(4)的相对两侧;TFT阵列(11)的源极和漏极设置在第三金属导电层(7)上,TFT阵列(11)的漏极与第三金属导电层(7)上的设置的TFT信号导线相连,TFT信号导线通过导电孔(10)连接TFT阵列驱动IC的输出引脚;TFT阵列(11)的栅极设置在第二金属导电层(5)上,并分别通过第二金属导电层(5)上的TFT信号导线与栅极驱动IC的输出引脚相连;所述参考电极信号焊接焊盘通过金属胶(12)与第二金属导电层(5)上的参考电极驱动IC的输出引脚相连;所述第一金属导电层(3)设置在第一ITO电极层(2)的一侧下方,液晶分子层(4)上方无第一金属导电层(3)的一侧与第一ITO电极层(2)边界的距离为5mm。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电子科技大学,未经电子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711454921.5/,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封端滴灌养护装置
- 下一篇:一种陶瓷工艺品加工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