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微发泡注塑ABS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1434301.5 | 申请日: | 2017-12-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8164914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15 |
发明(设计)人: | 赵丽萍;蔡青;周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普利特新材料有限公司;上海普利特化工新材料有限公司;上海普利特复合材料股份有限公司;重庆普利特新材料有限公司;上海普利特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L55/02 | 分类号: | C08L55/02;C08L25/12;C08L23/08;C08J9/08;C08J3/22;C08J3/24;B29C45/78;B29C45/77;B29C45/76 |
代理公司: | 上海伯瑞杰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27 | 代理人: | 胡永宏 |
地址: | 314006 浙江省嘉兴***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微发泡注塑ABS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由以下重量份的组分组成:高流动性高熔体强度ABS复合材料95‑98份;发泡剂母粒2‑5份;其中,高流动性高熔体强度ABS复合材料,由以下重量份的组分组成:ABS 55‑80份;苯乙烯‑丙烯腈(SAN)树脂10‑30份;耐热剂5‑20份;增韧剂2‑15份;交联剂0.05‑1份;抗氧剂0.1‑2份。本发明通过加入交联剂,使得ABS在挤出过程中形成微交联结构,提高ABS熔体强度,易于获得均匀致密的微孔。在螺杆后半段加入高流动性SAN树脂。不仅提高熔体强度,同时还提高复合材料流动性,有利于成型加工,有利于获得良好的样件表面外观。本发明不仅节约了原材料成本,还获得了泡孔细小,均匀致密,力学性能较好的微发泡注塑ABS复合材料。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发泡 注塑 abs 复合材料 及其 制备 方法 | ||
高流动性高熔体强度ABS复合材料95‑98份;
发泡剂母粒2‑5份;
其中,高流动性高熔体强度ABS复合材料,由以下重量份的组分组成:
高流动性高熔体强度ABS复合材料95‑98份;
发泡剂母粒2‑5份;
其中,高流动性高熔体强度ABS复合材料由以下重量份的组分组成:ABS64.85份、苯乙烯‑丙烯腈(SAN)树脂20份、耐热剂10份、增韧剂5份、交联剂0.08份、抗氧剂0.1。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微发泡注塑ABS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ABS树脂是用连续本体法聚合工艺生产的,其中橡胶相百分含量为8‑20%。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微发泡注塑ABS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苯乙烯-丙烯晴树脂在200℃,5kg测试条件下,熔融指数大于40g/10min。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微发泡注塑ABS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耐热助剂为N‑苯基马来酰亚胺、N‑环己基马来酰亚胺、N‑叔丁基马来酰亚胺中的任一种。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微发泡注塑ABS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增韧剂为乙烯‑醋酸乙烯‑羟基、乙烯‑丙烯酸正丁酯‑羟基、乙烯‑丙烯酸正丁酯‑缩水甘油酯、高胶粉中的任一种。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微发泡注塑ABS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交联剂为3‑(2,3‑环氧丙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甲基三乙酰氧基硅烷、二甲基丙烯酸乙二醇酯、过氧化二异丙苯、异腈尿酸三烯丙酯中的任一种。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微发泡注塑ABS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抗氧剂为抗氧剂1010、抗氧剂168和抗氧剂1076中的至少一种。9.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微发泡注塑ABS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发泡剂是改性碳酸氢钠母粒,PS为载体树脂。10.根据权利要求1‑9任意之一所述的一种微发泡注塑ABS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其步骤为:(1)将ABS、耐热剂、增韧剂、交联剂和抗氧剂按所述重量比例放入高速混合机中混合4‑6min,获得以上组分均匀混合物;
(2)将上述组分混合物由料斗加入双螺杆挤出机,在螺杆的后半段加入SAN树脂进行挤出造粒,得到高流动性高熔体强度ABS复合材料;其中挤出机各段温度如下:一区200~220℃,二区200~225℃,三区210~220℃,四区200~225℃,五区210~225℃,六区215~230℃,七区215~230℃,机头温度220~230℃,压力12~18MPa,物料在挤出机中停留1~2min;
(3)将高流动性高熔体强度ABS复合材料和改性碳酸氢钠发泡剂母粒按比例放入混合机中混合,获得二者混合物;将所述混合物加入到注塑机中,注塑成型得到微发泡注塑ABS复合材料,注塑机各段温度如下:一区175~190℃,二区190~210℃,三区210~230℃,四区210~230℃,五区220~23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普利特新材料有限公司;上海普利特化工新材料有限公司;上海普利特复合材料股份有限公司;重庆普利特新材料有限公司;上海普利特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浙江普利特新材料有限公司;上海普利特化工新材料有限公司;上海普利特复合材料股份有限公司;重庆普利特新材料有限公司;上海普利特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711434301.5/,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