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油气分离装置及其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1389522.5 | 申请日: | 2017-12-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8105589B | 公开(公告)日: | 2019-11-08 |
发明(设计)人: | 崔秀萍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迈威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7D1/08 | 分类号: | F17D1/08;F17D3/00;B01D19/02 |
代理公司: | 台州蓝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3229 | 代理人: | 王卫兵 |
地址: | 214500 江苏省泰州***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油气分离装置,包括油气分离筒、油气分离筒为竖向姿态的密闭筒形结构;油气分离筒内腔中水平设置有分隔板,分隔板将油气分离筒内腔分隔为上腔和下腔;还包括散油锥,散油锥分为一体化上下两段,散油锥上段为尖端朝上的圆锥形散油帽,散油锥下段为呈圆柱形散油体,散油锥同轴心一体化于分隔板上侧;圆柱形散油体与上腔内壁之间的间隙形成环柱形稳油槽;稳油槽底部设置有漏油口,稳油槽中的油可通过漏油口流出至下腔中;本方案采用散油结构,配合稳油油槽结构能有效分离出热油管路中的气体气泡,为了维持管路正常运行的压力,采用气囊结构维持了管路中的所需的压强。 | ||
搜索关键词: | 油锥 油气分离筒 分隔板 油槽 油气分离装置 漏油口 上腔 下腔 油体 压强 间隙形成 密闭筒形 内腔分隔 气囊结构 气体气泡 热油管路 上下两段 水平设置 有效分离 一体化 环柱形 内腔中 散油帽 同轴心 油油槽 朝上 内壁 竖向 下段 流出 配合 | ||
【主权项】:
1.一种油气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油气分离筒(24)、所述油气分离筒(24)为竖向姿态的密闭筒形结构;所述油气分离筒(24)内腔中水平设置有分隔板(15),所述分隔板(15)将所述油气分离筒(24)内腔分隔为上腔(42)和下腔(40);还包括散油锥(19),所述散油锥(19)分为一体化上下两段,所述散油锥(19)上段为尖端朝上的圆锥形散油帽(19.1),所述散油锥(19)下段为呈圆柱形散油体(19.2),所述散油锥(19)同轴心一体化于所述分隔板(15)上侧;所述圆柱形散油体(19.2)与所述上腔(42)内壁之间的间隙形成环柱形稳油槽(16);所述稳油槽(16)底部设置有漏油口(46),稳油槽(16)中的油可通过漏油口(46)流出至下腔(40)中;还包括进油管(7)和出油管(11);所述进油管(7)的出油口端(23)伸入所述上腔(42)中,且所述出油口端(23)对应在所述散油帽(19.1)顶部正上方;所述出油管(11)伸入所述下腔(40)底部;还包括气压平衡立管(3),所述气压平衡立管(3)为硬质直管结构,所述气压平衡立管(3)竖向穿过所述分隔板(15),所述气压平衡立管(3)上下端分别导通所述上腔(42)和下腔(40),且所述气压平衡立管(3)上端位于所述上腔(42)顶部所在高度;所述气压平衡立管(3)下端位于所述下腔(40)顶部所在高度;所述散油锥(19)整体为密闭薄壁结构,所述散油锥(19)内部为散油锥腔(5);所述散油锥腔(5)中同轴心设置有弹性气囊(18);所述散油锥腔(5)底部同轴心设置有第一通道筒(32),所述第一通道筒(32)为上下贯通结构,所述第一通道筒(32)上端与所述弹性气囊(18)的气囊腔(2)下端导通连接,所述第一通道筒(32)下端导通连接下腔(40)顶部;所述弹性气囊(18)顶部同轴心一体化设置有硬质圆盘(27);还包括第二通道筒(4),所述第二通道筒(4)同轴心穿过所述硬质圆盘(27),所述第二通道筒(4)下端导通所述气囊腔(2)上端,所述第二通道筒(4)上端导通散油锥腔(5),所述第二通道筒(4)中设置有鸭嘴单向阀(26),所述鸭嘴单向阀(26)的鸭嘴出口端朝上;还包括排气管(1),所述排气管(1)的一端导通所述油气分离筒(24)外界,另一端伸入所述散油锥腔(5)的底部;所述油气分离筒(24)内部还包括悬挂杆(8)、空心柱(9)、接油桶(13)、软管(14)和牵拉绳(25);所述悬挂杆(8)竖向可活动穿过所述第一通道筒(32),所述悬挂杆(8)下端固定连接所述空心柱(9)上端,所述空心柱(9)下端悬挂固定连接有所述接油桶(13),其中所述接油桶(13)内腔底部设置有若干漏油孔(10);所述软管(14)的一端导通连接所述漏油口(46)下端,所述软管(14)的另一端导通连接所述空心柱(9)的空心上端,所述空心柱(9)的空心下端对应在所述接油桶(13)的接油腔(12)中;稳油槽(16)中通过漏油口(46)流出的油依次经所述软管(14)和空心柱(9)导入至接油腔(12)中;所述悬挂杆(8)上端连接三根所述牵拉绳(25)一端,三根所述牵拉绳(25)的另一端分别成圆周阵列连接于所述硬质圆盘(27)下侧轮廓边缘。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迈威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江苏迈威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711389522.5/,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