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新型的卷烟机在审
申请号: | 201711374910.6 | 申请日: | 2017-12-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8078001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5-29 |
发明(设计)人: | 吴剑锋 | 申请(专利权)人: | 吴剑锋 |
主分类号: | A24C5/39 | 分类号: | A24C5/39;A24C5/44 |
代理公司: | 北京风雅颂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403 | 代理人: | 于晓霞;于洁 |
地址: | 312590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新型的卷烟机,其结构包括压料器、进料槽、移动支脚、传动螺栓、传动槽、防护罩、调节阀、卷烟主机、卷烟管、调节压杆、余料盒。本实用的有益效果:本实用设有的压料器升降拨片的上下拨动来控制主传动杆实现升降功能,并通过主传动杆控制活塞杆与传动气缸进行空气压缩控制,进而操作气缸套筒与伸缩气缸,并控制活动架带动压板进行伸缩控制,有效的实现了进料槽烟叶的下压功能,确保烟叶量的均匀,避免出现烟筒出现镂空的情况,提高了卷烟的质量。 | ||
搜索关键词: | 卷烟机 主传动杆 进料槽 压料器 烟叶 卷烟 防护罩 烟筒 传动螺栓 传动气缸 空气压缩 控制活动 气缸套筒 伸缩控制 伸缩气缸 升降功能 移动支脚 镂空 传动槽 活塞杆 卷烟管 余料盒 拨片 下压 压板 压杆 拨动 主机 升降 | ||
【主权项】:
1.一种新型的卷烟机,其结构包括压料器(1)、进料槽(2)、移动支脚(3)、传动螺栓(4)、传动槽(5)、防护罩(6)、调节阀(7)、卷烟主机(8)、卷烟管(9)、调节压杆(10)、余料盒(11),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进料槽(2)左右两侧设有传动槽(5)并为一体成型结构,所述的压料器(1)两端设有移动支脚(3)并为一体成型结构,所述的两个移动支脚(3)通过传动螺栓(4)与传动槽(5)相互扣合,所述的卷烟管(9)为圆筒形结构且后端通过扣合方式安装于卷烟主机(8)前端,所述的调节压杆(10)后端通过扣合方式安装于卷烟主机(8)前端底部;所述的压料器(1)包括活塞杆连接块(101)、升降导轨(102)、主传动杆(103)、传动杆上卡扣(104)、传动杆下卡扣(105)、第一传动轮(106)、第一传动绳(107)、一号脚仔(108)、一号推杆(109)、拨动器(1010)、第二传动绳(1011)、第二传动轮(1012)、弹簧固定板(1013)、第一弹簧(1014)、复位按钮(1015)、复位推杆(1016)、升降槽(1017)、升降拨片(1018)、顶部限位块(1019)、限位杆(1020)、第二弹簧(1021)、第三传动绳(1022)、定位杆(1023)、底部限位块(1024)、活动螺栓(1025)、限位导轨(1026)、隔层(1027)、第三传动轮(1028)、第四传动绳(1029)、活塞杆(1030)、传动气缸(1031)、第三弹簧(1032)、弹簧限位杆(1033)、壳体(1034)、气管(1035)、上滑块(1036)、活动架(1037)、气缸套筒(1038)、伸缩气缸(1039)、活动旋钮(1040)、压板(1041)、下滑块(1042),所述的隔层(1027)共设有两个且设于壳体(1034)内部两端并为一体成型结构,所述的升降导轨(102)通过扣合方式安装于壳体(1034)中部,所述的主传动杆(103)中部通过扣合方式与升降导轨(102)相连接,所述的传动杆上卡扣(104)共设有两个且分布于主传动杆(103)上端两侧,所述的主传动杆(103)下端两侧各设有一个传动杆下卡扣(105),所述的传动气缸(1031)共设有三个且平行等距安装于壳体(1034)下端中部,所述的活塞杆(1030)共设有三个且各通过扣合方式安装于传动气缸(1031)内部,所述的活塞杆(1030)顶部与主传动杆(103)下端中部相连接,所述的气缸套筒(1038)为圆筒形结构且顶端通过扣合方式安装于壳体(1034)底部,所述的气缸套筒(1038)上端通过气管(1035)分别于传动气缸(1031)相连接,所述的伸缩气缸(1039)上端与气缸套筒(1038)为圆筒形结构且通过套合方式相连接,所述的活动架(1037)上下两端通过活动旋钮(1040)分别与气缸套筒(1038)、伸缩气缸(1039)中部相连接,所述的活动架(1037)顶端通过两个上滑块(1036)与壳体(1034)底部相扣合,所述的活动架(1037)底部通过两个下滑块(1042)与压板(1041)相连接,所述的第一传动轮(106)共设有两个且分别安装于隔层(1027)上端内侧,所述的两个隔层(1027)下端内侧分别设有一个第三传动轮(1028),所述的拨动器(1010)共设有四个并通过扣合方式安装于隔层(1027)上下两端且向外一侧,所述的拨动器(1010)内部各设有一个一号推杆(109),所述的第二传动轮(1012)共设有四个且通过扣合方式安装于壳体(1034)两侧的上下两端,所述的隔层(1027)中部外侧各设有一个限位导轨(1026),所述的限位杆(1020)与限位导轨(1026)通过活动螺栓(1025)相连接,所述的限位杆(1020)外侧上端各设有一个顶部限位块(1019),所述的限位杆(1020)外侧底部各设有一个底部限位块(1024),所述的限位杆(1020)中部通过第二弹簧(1021)与隔层(1027)相连接,所述的弹簧固定板(1013)共设有两个且通过焊接方式安装于壳体(1034)两侧上端,所述的弹簧限位杆(1033)共设有两个且通过焊接方式安装于壳体(1034)两侧下端,所述的弹簧限位杆(1033)通过第三弹簧(1032)与升降拨片(1018)下端相连接,所述的升降拨片(1018)上端通过第一弹簧(1014)与弹簧固定板(1013)相连接,所述的壳体(1034)左右两侧中部设有升降槽(1017)并为一体成型结构,所述的升降槽(1017)与升降拨片(1018)相扣合,所述的复位按钮(1015)共设有两个且通过复位推杆(1016)贯穿壳体(1034)两侧与限位杆(1020)相连接,所述的升降拨片(1018)内侧下端通过第三传动绳(1022)通过第二传动轮(1012)相啮合且与拨动器(1010)后端相扣合,所述的第三传动绳(1022)上端通过第二传动绳(1011)与拨动器(1010)相连接,所述的第一传动绳(107)上端通过一号脚仔(108)与一号推杆(109)内侧相扣合,所述的第一传动绳(107)底部分别与传动杆上卡扣(104)相扣合,所述的第一传动绳(107)底中部与第一传动轮(106)外侧相啮合,所述的第四传动绳(1029)共设有两个且上端分别与传动杆下卡扣(105)相扣合,所述的第四传动绳(1029)下端分别通过一号脚仔(108)与下端设有的一号推杆(109)相扣合,所述的第四传动绳(1029)中部与第三传动轮(1028)相啮合。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吴剑锋,未经吴剑锋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711374910.6/,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