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可变自行车在审
申请号: | 201711276447.1 | 申请日: | 2017-12-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8163119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15 |
发明(设计)人: | 董崑源 | 申请(专利权)人: | 董崑源 |
主分类号: | B62K13/02 | 分类号: | B62K13/02 |
代理公司: | 宁波诚源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102 | 代理人: | 冯晓兰 |
地址: | 美国乔治亚州萨*** | 国省代码: | 美国;US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涉及一种可变自行车,包括:前轮单元、后轮单元、车体架、至少一个踏板、车座、竖向设置的把手连杆以及车把,所述前轮单元经由所述车体架连接所述后轮单元,所述踏板和车座设置在所述车体架上,并且所述把手连杆设置在所述前轮单元上;其特征在于,所述前轮单元包括前轮和设置在自行车前侧的前连锁装置;所述后轮单元包括后轮、后轮轴、齿轮传动链以及设置在自行车后侧的后连锁装置;所述前轮单元可拆卸,并且所述把手连杆与另一自行车的后连锁装置相连接后形成协力三轮车。 1 | ||
搜索关键词: | 前轮单元 自行车 把手连杆 后轮单元 连锁装置 车体架 车座 踏板 可变 齿轮传动链 后轮 竖向设置 后轮轴 可拆卸 车把 前轮 三轮车 | ||
所述前轮单元(7)经由所述车体架连接所述后轮单元(8),所述踏板和车座(11)设置在所述车体架上,并且所述把手连杆(13)设置在所述前轮单元(7)上;
其特征在于,所述前轮单元(7)包括前轮(9)和设置在自行车前侧的前连锁装置(17);所述后轮单元(8)包括后轮(10)、后轮轴(28)、齿轮传动链以及设置在自行车后侧的后连锁装置(21);
所述把手连杆(13)具有顶端、底端(14)、上端杆孔(33)、下端杆孔(37)以及槽孔(15),所述车把(12)连接所述把手连杆(13)的顶端,所述前连锁装置(17)连接把手连杆(13)的底端(14);
还包括:
竖向设置的套筒(30),为圆柱形,具有顶端、底端、外壁和内槽,所述套筒(30)通过外壁连接所述车体架,所述把手连杆(13)插设于所述套筒(30)的内槽;
具有第一螺孔(32)的上连接环(31);以及
具有第二螺孔(36)的下连接环(35),
所述上连接环(31)连接所述套筒(30)的顶端,所述下连接环(35)连接所述套筒(30)的底端;
所述前轮单元(7)可拆卸,并且所述把手连杆(13)与另一自行车的后连锁装置(21)相连接后形成协力三轮车。
2.一种可变自行车,包括:前轮单元(7)、后轮单元(8)、车体架、至少一个踏板、车座(11)、竖向设置的把手连杆(13)以及车把(12),所述前轮单元(7)经由所述车体架连接所述后轮单元(8),所述踏板和车座(11)设置在所述车体架上,并且所述把手连杆(13)设置在所述前轮单元(7)上;
其特征在于,所述前轮单元(7)包括前轮(9)和设置在自行车前侧的前连锁装置(17);所述后轮单元(8)包括后轮(10)、后轮轴(28)、齿轮传动链以及设置在自行车后侧的后连锁装置(21);
所述把手连杆(13)具有顶端、底端(14)、上端杆孔(33)、下端杆孔(37)以及槽孔(15),所述车把(12)连接所述把手连杆(13)的顶端,所述前连锁装置(17)连接把手连杆(13)的底端(14);
所述前连锁装置(17)包括螺孔(18)和连接槽(19),并且所述把手连杆(13)通过穿过所述连接槽(19)和所述槽孔(15)而插入的蝶形螺钉(16)连接所述前连锁装置(17);
所述前轮单元(7)可拆卸,并且所述把手连杆(13)与另一自行车的后连锁装置(21)相连接后形成协力三轮车。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可变自行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车体架是三角形形状,并且所述车座(11)设置在所述车体架的顶部。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可变自行车,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支撑座(29),竖向设置,连接所述后轮轴(28),所述支撑座(29)具有横向连接件和两个支承件;以及
后连接梁(25),具有前端和连接于所述支撑座(29)的横向连接件的后端,所述后连接梁(25)的后端连接所述后轮单元(8)的后连锁装置(21),所述后连接梁(25)的前端连接所述车体架。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可变自行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后连锁装置(21)包括插槽(23)和铰链(26),所述插槽(23)的底部向下延伸出有一中空的圆柱体,且圆柱体的一侧开设有螺孔(22),所述铰链(26)使得所述后连锁装置(21)能相对于所述后连接梁(25)转动。6.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可变自行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把手连杆(13)穿过所述上连接环(31)和所述下连接环(35),并且通过多个螺钉定位,一个螺钉(34)穿过所述把手连杆(13)的上杆孔(33)和所述上连接环(31)的第一螺孔(32),另一螺钉(38)穿过所述把手连杆(13)的下杆孔(37)和所述下连接环(35)的第二螺孔(36)。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变自行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前连锁装置(17)包括螺孔(18)和连接槽(19),并且所述立式把手连杆(13)通过穿过所述槽(19)和所述槽孔(15)而插入的蝶形螺钉(16)连接所述前连锁装置(17)。8.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可变自行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协力自行车是通过移除一自行车的所述前轮单元(7)并且将所述把手连杆(13)插入到另一自行车的所述后连锁装置(21)的插槽(23)内而形成;所述蝶形螺钉(16)穿过所述后连锁装置(21)的插槽(23)上的螺孔(22)和所述把手连杆(13)上的槽孔(15)将所述把手连杆(13)定位。
9.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可变自行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协力三轮车具有两个独立的齿轮传动链。10.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变自行车,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竖向设置的套筒(30),所述套筒(30)是圆柱形的并且具有顶端、底端、外壁和内槽,所述套筒(30)通过外壁连接所述车体架;
其中,所述把手连杆(13)插设于所述套筒(30)的内槽。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可变自行车,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具有第一螺孔(32)的上连接环(31);以及
具有第二螺孔(36)的下连接环(35),
其中,所述上连接环(31)设置在所述套筒(30)的顶端,并且所述下连接环(35)连接所述套筒(30)的底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董崑源,未经董崑源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711276447.1/,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平衡车
- 下一篇:刀片式自动变形自行车自助共享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