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冷却模块总成有效
申请号: | 201711192159.8 | 申请日: | 2017-11-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7905885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6-28 |
发明(设计)人: | 杨栋;殷红敏;翁锐;翟晓红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1P11/00 | 分类号: | F01P11/00;F01P5/02;F01P11/10;F02B29/04 |
代理公司: | 北京维澳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252 | 代理人: | 周放;江怀勤 |
地址: | 230601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冷却模块总成,包括:散热器总成、风扇、冷凝器、中冷器和聚风板总成,散热器总成包括:第一散热芯体、上水室、下水室和侧板;风扇和冷凝器分别固定于散热器总成的前端和后端;中冷器包括:第二散热芯体和气室,气室固定于侧板上;聚风板总成包括外框、上隔板和下隔板,外框同时罩设于第一散热芯体、第二散热芯体和冷凝器上;上隔板和下隔板均固定于外框的内壁上,将外框的内腔分为上腔、中腔和下腔;第二散热芯体位于中腔内。该冷却模块总成通过将散热器总成、风扇、冷凝器、中冷器和聚风板总成集成在一起,实现整车前端冷却模块的系统设计,并通过设置具有导流结构的聚风板总成,提升了冷却模块的进气效率。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冷却 模块 总成 | ||
【主权项】:
1.一种冷却模块总成,其特征在于,包括:散热器总成(1),所述散热器总成(1)包括:第一散热芯体(11)、上水室(12)、下水室(13)和侧板(14),所述上水室(12)和所述下水室(13)分别固定于所述第一散热芯体(11)的上端和下端,所述侧板(14)位于所述第一散热芯体(11)的两侧,所述侧板(14)的一端连接所述上水室(12),所述侧板(14)的另一端连接所述下水室(13);风扇(2)和冷凝器(3),所述风扇(2)和所述冷凝器(3)分别固定于所述散热器总成(1)的前端和后端;中冷器(4),所述中冷器(4)包括:第二散热芯体(41)和固定于所述第二散热芯体(41)两端的气室(42),所述气室(42)固定于所述侧板(14)上;所述第二散热芯体(41)位于所述冷凝器(3)的正上方;聚风板总成(5),所述聚风板总成(5)包括外框(51)、上隔板(52)和下隔板(53),所述外框(51)同时罩设于所述第一散热芯体(11)、第二散热芯体(41)和所述冷凝器(3)上;所述上隔板(52)和所述下隔板(53)均固定于所述外框(51)的内壁上,将所述外框(51)的内腔分为上腔(516)、中腔(517)和下腔(518);所述第二散热芯体(41)位于所述中腔(517)内;所述外框(51)包括上框(511)、下框(512)和连接板(513),所述上框(511)和所述下框(512)均呈U状,所述上隔板(52)固定于所述上框(511)的开口处形成所述上腔(516),所述下隔板(53)固定于所述下框(512)的开口处形成所述下腔(518),所述连接板(513)位于所述上框(511)和所述下框(512)的两侧,所述连接板(513)连接所述上框(511)和所述下框(512)形成所述中腔(517)。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711192159.8/,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