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冬小麦/夏玉米轮作体系绿色滴灌节水栽培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1111921.5 | 申请日: | 2017-11-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8142226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1-14 |
发明(设计)人: | 李云开;宋鹏;马长健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农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A01G22/20 | 分类号: | A01G22/20;A01G25/00;A01C21/00 |
代理公司: | 11392 北京卫平智业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谢建玲;郝亮 |
地址: | 100193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涉及一种冬小麦/夏玉米轮作体系绿色滴灌节水栽培方法,本发明开发了一种冬小麦/夏玉米种植间距与滴灌带布置方式,建立了一套针对冬小麦/夏玉米轮作体系节水省肥的水肥一体化实施方案,配合不同农艺节水方法、滴灌平台自动控制系统、精准定位拖拉机与多功能一体机,形成了一套适宜于华北平原冬小麦/夏玉米轮作体系绿色滴灌节水栽培技术。提高了水肥利用效率,降低了灌溉成本,达到增产增效的效果。 | ||
搜索关键词: | 冬小麦 夏玉米 轮作 滴灌 节水栽培 多功能一体机 节水栽培技术 自动控制系统 水肥一体化 布置方式 精准定位 水肥利用 节水 滴灌带 省肥 增效 灌溉 增产 平原 种植 配合 开发 | ||
【主权项】:
1.冬小麦/夏玉米轮作体系绿色滴灌节水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n(1)冬小麦/夏玉米轮作体系的宽窄行种植模式及滴灌带布置:/n冬小麦/夏玉米轮作种植尺寸:夏玉米采用宽窄行种植模式,窄行30cm,宽行70cm,一条滴灌带灌两行夏玉米,相邻滴灌带间距为100cm;冬小麦采用宽窄行种植模式,六行冬小麦之间的间距依次为12.5cm、12.5cm、20cm、12.5cm、12.5cm,相邻两组冬小麦之间的间距为30cm,一条滴灌带灌六行冬小麦,相邻滴灌带间距为100cm;/n(2)冬小麦/夏玉米轮作体系精准播种:/n利用冬小麦播种-施肥-开沟-铺管-覆土一体机后悬挂于拖拉机上,完成冬小麦的播种、施有机肥、开沟、铺管和覆土作业;在冬小麦收获后,将拖拉机后悬挂改为夏玉米精量播种/施肥机,按照步骤(1)中夏玉米的种植模式实现夏玉米的精准播种;/n(3)对冬小麦/夏玉米轮作体系进行滴灌水肥一体化操作;/n步骤(1)中所述滴灌带选择管径为16mm、管壁壁厚为0.2mm、灌水器间距为0.3m,灌水器流量为0.8~1.2L/h的滴灌带;所述滴灌带布置长度为60~100m,滴灌带浅埋于土壤3~5cm深度处;/n步骤(2)中所述拖拉机上配备液压转向系统、控制系统、地面基站、车载移动接收器和北斗定位导航系统;所述控制系统为控制电磁阀,用于实现拖拉机自动定向行驶;/n步骤(3)中滴灌水肥一体化操作中的施肥方案如下:/n冬小麦播种前施有机肥200kg/亩,两年轮施一次;冬小麦播种时施底肥,所述底肥为复合肥N-P-K:15-15-15,底肥施入量为40kg/亩,在冬小麦返青期后实施追肥处理,每次实施追肥处理时,随水滴施,保证停水前半小时结束施肥,施肥次数与各生育期灌水次数相同,施入量按照施肥总量平均到每次中;返青期滴施总量:尿素0.6~1.0kg/亩、磷酸二铵0.3~0.6kg/亩、磷酸二氢钾0.2~0.4kg/亩;拔节期滴施总量:尿素8~10kg/亩、磷酸二铵2.0~3.0kg/亩、磷酸二氢钾2.0~2.5kg/亩;孕穗期滴施总量:尿素8.0~10kg/亩、磷酸二铵10~12kg/亩、磷酸二氢钾4.0~5.0kg/亩;灌浆成熟期滴施总量:尿素8~10kg/亩、磷酸二铵1.0~1.5kg/亩;/n夏玉米播种时施入底肥,所述底肥为复合肥N-P-K:15-15-15,底肥施入量为20kg/亩,夏玉米追肥是拔节期和抽雄灌浆期,每次实施追肥处理时,随水滴施,保证停水前半小时结束施肥,施肥次数与各生育期灌水次数相同,施入量按照施肥总量平均到每次中;拔节期滴施总量:尿素20~25kg/亩,硫酸钾15~18kg/亩;抽雄灌浆期滴施总量:尿素12~15kg/亩,硫酸钾6~8kg/亩。/n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农业大学,未经中国农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711111921.5/,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