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金属零件快速模具注射成型方法与设备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710936632.2 申请日: 2017-10-10
公开(公告)号: CN107598170B 公开(公告)日: 2023-05-05
发明(设计)人: 许中明;陈学锋;王鸿博;杨亘 申请(专利权)人: 顺德职业技术学院
主分类号: B22F3/22 分类号: B22F3/22;B33Y10/00;B33Y30/00
代理公司: 佛山市科顺专利事务所 44250 代理人: 梁红缨
地址: 528300 广*** 国省代码: 广东;44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发明涉及金属零件快速模具注射成型方法,特点是包括如下步骤:步骤一,制备金属粉末喂粒;步骤二,制作零件原型件、气道原型件及浇道原型件;步骤三,选用金属外模;步骤四,制作下半硅胶内模;步骤五,制作上半硅胶内模;步骤六,模具清理与装配;步骤七,安装模具;步骤八,低压注射振动成型;步骤九,脱脂;步骤九,烧结。其优点为:可用于各种金属成型,尤其适用于具有复杂型腔的中小型零件的快速制造,所需设备简单,生产周期短,成本低,且零件成型精度较高。
搜索关键词: 金属 零件 快速 模具 注射 成型 方法 设备
【主权项】:
一种金属零件快速模具注射成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步骤一 制备金属粉末喂粒,将金属粉末和粘结剂按(60~65)∶(40~35)的体积比进行混炼和制粒,得到金属粉末喂粒;所述金属粉末的颗粒尺寸为0.5~15μm,所述粘结剂采用低温低粘度热塑性粘结剂, 粘结剂包括65%~75%的石蜡和25%~35%聚乳酸;步骤二 制作零件原型件、气道原型件及浇道原型件用三维软件将所需制造的零件原型件(12)、气道原型件(16)及浇道原型件(17)的三维实体模型绘制出来并放大,放大比例是1.15~1.33,1.15~1.33是金属粉末喂粒烧结后的综合收缩率的倒数;将零件原型件(12)、气道原型件(16)及浇道原型件(17)的三维CAD模型数据均转为3D打印机能识别的数据;用3D打印机打印出零件原型件(12)、气道原型件(16)及浇道原型件(17);步骤三 选用金属外模根据所要制作零件原型件(12)的大小确定金属外模(6)的尺寸,所述金属外模(6)包括外模底板(61)、外模侧板组件(62)、外模顶板(63)、螺杆紧固组件(64);所述外模顶板(63)及外模底板(61)分别设在外模侧板组件(62)的上下两开口端,外模底板(61)、外模侧板组件(62)及外模顶板(63)相互配合形成外模内腔,所述螺杆紧固组件(64)设在外模顶板(63)及外模底板(61)上从而将外模侧板组件(62)固定在外模底板(61)与外模顶板(63)之间,在所述外模底板(61)上分别设有底部注胶口(611)及冷却流道组件(20),所述底部注胶口(611)与外模内腔连通,在所述外模顶板(63)上设有顶部注胶口(631)及沉孔(633),所述顶部注胶口(631)及沉孔(633)分别与外模内腔连通;步骤四 制作下半硅胶内模倒置金属外模(6),打开外模底板(61),清理干净金属外模(6)及零件原型件(12);分析零件原型件(12),确定零件原型件(12)的分型面位置;堵塞住顶部注胶口(631),用橡皮泥(11)将零件原型件(12)固定在外模内腔中,橡皮泥(11)与零件原型件(12)的相交线为分型面的部位;在橡皮泥(11)的上平面挖一个凹坑(111)用于制作防错凹凸配合,以避免上、下半硅胶内模合模时装错方向;用毛刷在金属外模(6)的内壁、橡皮泥(11)的上表面及零件原型件(12)的表面刷上一层薄的白凡士林,然后将外模底板(61)装上,并拉紧螺杆紧固组件(64)从而将金属外模(6)紧固成一个整体;配制及浇注硅胶;根据外模内腔及零件原型件(12)的尺寸及分型面的位置,计算出制作下半硅胶内模(13)所需硅胶重量,再按比例算出硅胶、固化剂和导热添加剂的重量:将硅胶、固化剂与导热添加剂搅拌均匀后,得到硅胶混合液,将硅胶混合液放入真空注型机中抽真空,并保持真空5~10 min以排出硅胶混合液内部的空气,将抽真空后的硅胶混合液通过外模底板(61)的底部注胶口(611)倒入外模内腔中,硅胶混合液的液面高出外模底板(61)的内表面20~30mm作补缩用;然后将整个模具放入真空注型机中抽真空,保持真空5~10 min排出内部空气,所述每100份的硅胶需配2~4份的固化剂及8~11份的导热添加剂;硅胶采用加成型模具硅胶,该硅胶耐热温度不低于200℃,瞬时耐热温度达到250℃;固化剂按硅胶厂家配套;导热添加剂由颗粒尺寸在0.5~15μm的氧化铝、氧化镁、氮化硅粉末组成,氧化铝、氧化镁、氮化硅的重量比是5:3:2;硅胶固化处理;从真空注型机取出金属外模(6),放入烤箱内,将烤箱温度设置为40~60℃,保持2~4h,使硅胶充分固化从而制成下半硅胶内模(13);步骤五 制作上半硅胶内模将经过步骤四的金属外模(6)从烤箱中取出,松开螺杆紧固组件(64)并沿开口槽取出,将金属外模(6)翻转180度正向放置,打开外模顶板(63),去除外模内腔中的橡皮泥(11),并重新清洁零件原型件(12),将气道原型件(16)及浇道原型件(17)安装在零件原型件(12)上,用毛刷在金属外模内壁、零件原型件(12)、气道原型件(16)及浇道原型件(17)的表面刷上一层薄的白凡士林;将外模顶板(63)的顶部注胶口(631)打开,再将外模顶板(63)装上,拉紧螺杆紧固组件(64)将金属外模(6)紧固;配制及浇注硅胶;根据外模内腔及零件原型件(12)的尺寸及分型面的位置,计算出制作上半硅胶内模(14)所需硅胶重量,再按比例算出硅胶、固化剂和导热添加剂的重量:将硅胶、固化剂与导热添加剂搅拌均匀后得到硅胶混合液,将硅胶混合液放入真空注型机中抽真空,并保持真空5~10 min以排出硅胶混合液内部的空气,将抽真空后的硅胶混合液通过外模顶板(63)的顶部注胶口(631)倒入外模内腔中,硅胶混合液的液面高出外模顶板(63)的内表面20~30mm作补缩用;然后将整个模具放入真空注型机中抽真空,保持真空5~10 min排出内部空气,所述每100份的硅胶需配2~4份的固化剂及8~11份的导热添加剂;硅胶采用加成型模具硅胶;固化剂按硅胶厂家配套;导热添加剂由颗粒尺寸在0.5~15μm的氧化铝、氧化镁、氮化硅粉末组成,氧化铝、氧化镁、氮化硅的重量比是5:3:2;硅胶固化处理,从真空注型机取出金属外模(6),放入烤箱内,将烤箱温度设置为40~60℃,保持2~4h,使硅胶充分固化从而制成上半硅胶内模(14);步骤六 模具清理与装配拆开金属外模(6),取出上半硅胶内模(14)及下半硅胶内模(13),移除零件原型件(12)、气道原型件(16)及浇道原型件(17),所述上半硅胶内模(14)的底面及下半硅胶内模(13)的顶面相互配合形成注射腔(15),在所述上半硅胶内模(14)中设有气道(141)及浇道(142),所述气道(141)的两端分别与顶部注胶口(631)及注射腔(15)连通,所述浇道(142)的两端分别与沉孔(633)及注射腔(15)连通;用手术刀片将上半硅胶内模(14)及下半硅胶内模(13)上的浇注口凸出部分切平,然后用毛刷在注射腔(15)的内壁上刷上一层薄的白凡士林,再分别将顶部注胶口(631)及底部注胶口(611)堵上,此时用于堵住顶部注胶口(631)的锥塞上具有通气孔(19),通气孔(19)与气道(141)连通,将上半硅胶内模(14)及下半硅胶内模(13)放入外模内腔中,拉紧螺杆紧固组件(64)将上半硅胶内模(14)及下半硅胶内模(13)和金属外模(6)重新固定装配;步骤七 安装模具金属零件快速模具注射成型设备包括工作台(3)、振动台(4)、橡胶定位套(7)、浇道过渡套(8)及螺杆挤出机(9);将经过步骤六的金属外模(6)安装到振动台(4)上并固定;将橡胶定位套(7)放入外模顶板(63)的沉孔(633)上,在橡胶定位套(7)内设有出料流道(71),所述出料流道(71)与浇道(142)连通,启动液压缸(2)使工作台(3)上升,橡胶定位套(7)与浇道过渡套(8)相抵靠,橡胶定位套(7)被压缩5~7mm;将外模底板(61)上的冷却流道组件(20)与外界循环冷却系统连通;步骤八 低压注射振动成型设置金属零件快速模具注射成型设备的工作参数:a、螺杆挤出机(9)的机筒(95)各区注射温度按金属粉末喂粒要求设定,螺杆挤出机(9)的螺杆转速为20~30 转/分钟,注射速度为4~10立方厘米/秒,成型压力为150~200bar,保压压力为150~200 bar,保压时间为15~20分种;b、设置振动台(4)工作参数:频率为5~15Hz,振幅为0.5~1.5mm;启动螺杆挤出机(9),待注射温度达到要求后开启振动台(4),使整个金属外模(6)沿垂直方向作振动,同时将金属粉末喂粒从挤出机进料口(92)送入机筒(95),加热融化后经浇道过渡套(8)、出料流道(71)及浇道(142)注射入注射腔(15)内,注射腔(15)充满后保压,启动外界循环冷却系统,使注射腔(15)内的金属粉末喂粒从下往上逐步凝固,型腔内的金属粉末喂粒全部凝固后,形成零件生坯并取出;步骤九 脱脂将步骤八得到的零件生坯放到脱脂炉内,在脱脂炉内充入保护性气体;以0.8~1.0℃/min的速度升温脱脂炉,待脱脂炉内的温度升至200 ℃后保温2~3h,从而除去零件生坯上的大部分粘结剂,再以1.5℃/min的速度将脱脂炉内的温度升至450℃,之后保温1~2h,从而脱去粘结剂中的聚乳酸, 并形成连通孔;随后以4℃/min 的速度将炉内温度快速升至790~810℃,保温1~2 h, 使粘结剂中的聚乳酸完全分解,以完成脱脂和预烧结;步骤十 烧结将经过步骤九的零件生坯放入真空烧结炉中加热, 真空度设置为0.1~0.3Pa,先以4~6℃/min的速度将真空烧结炉内的温度升至烧结温度以下300~400℃,保温45~90min,再以5~7℃/min的速度将真空烧结炉内的温度升至烧结温度,保温45~90min,从而将疏松状的零件生坯烧结成所需较为致密的零件,所述烧结温度是0.7~0.8T,T为金属粉末材料的熔点;待零件随炉冷却至200~300℃后取出。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顺德职业技术学院,未经顺德职业技术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710936632.2/,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