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多极化特征和FCN-CRF融合网络的极化SAR影像目标检测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551718.3 | 申请日: | 2017-07-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7392122B | 公开(公告)日: | 2019-12-31 |
发明(设计)人: | 焦李成;屈嵘;杨慧;张丹;杨淑媛;侯彪;马文萍;刘芳;尚荣华;张向荣;唐旭;马晶晶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G06K9/00 | 分类号: | G06K9/00;G06K9/32;G06K9/34;G06K9/62;G06N3/04;G06N3/08 |
代理公司: | 61200 西安通大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徐文权 |
地址: | 710065 陕***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多极化特征和FCN‑CRF融合网络的极化SAR影像人造目标检测方法,主要解决现有技术对极化SAR人造目标检测精度低的问题,其方案是:输入待检测的极化SAR图像,对该极化SAR图像的极化相干矩阵T进行Lee滤波;对极化散射矩阵S进行Pauli分解,构成基于像素点的特征矩阵F1;对滤波后的相干矩阵T进行Yamaguchi分解,构成基于像素点的特征矩阵F2;本发明将基于多极化特征和FCN‑CRF的融合网络应用于极化SAR人造目标的检测上,提高了极化SAR图像人造目标的检测精度,可用于多目标的分类任务中。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多极化 特征 fcn crf 融合 网络 极化 sar 影像 目标 检测 方法 | ||
【主权项】:
1.一种基于多极化特征和FCN-CRF融合网络的极化SAR影像目标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n步骤1),输入待检测的极化SAR图像,由该极化SAR图像的极化相干矩阵T求得极化散射矩阵S,并且对极化相干矩阵T进行精致极化Lee滤波滤除相干噪声,得到滤波后的相干矩阵T1,其中,滤波后的相干矩阵中每个元素是一个3×3矩阵,即每个像素点有9维特征;/n步骤2),对步骤1)中求得的极化散射矩阵S进行Pauli分解,得到奇次散射、偶次散射和体散射系数,用这3个系数作为极化SAR图像的3维图像特征,构成基于像素点的特征矩阵F1;/n步骤3),对步骤1)中滤波后的相干矩阵T1进行Yamaguchi分解,得到奇次散射功率、偶次散射功率、体散射功率以及螺旋散射功率,用分解得到的功率参数作为表征极化SAR人造目标的4维图像特征,构成基于像素点的特征矩阵F2;/n步骤4),对步骤2)和步骤3)中的基于像素点的特征矩阵F1和F2进行切块处理,构成若干特征矩阵块F1_pauli和F2_yama作为两个样本数据集;/n步骤5),从步骤4)中由F1扩充出的数据集F1_pauli中,随机选取一定数量的特征矩阵块构成训练数据集P,余下的作为测试数据集P’;/n步骤6),从步骤4)中由F2扩充出的数据集F2_yama中,随机选取一定数量的特征矩阵块构成训练数据集Y,余下的作为测试数据集Y’;/n步骤7),构造基于FCN-CRF融合网络的检测模型:/n7a)选择一个由[输入层1→卷积层1→池化层1→卷积层1→池化层1→卷积层1→池化层1→卷积层1→池化层1→卷积层1→Dropout层1]+[输入层2→卷积层2→池化层2→卷积层2→池化层2→卷积层2→池化层2→卷积层2→池化层2→卷积层2→Dropout层2]→级联层→卷积层→Dropout层→卷积层→上采样层→Crop层→Splitting层→CRF层→softmax分类器组成的20层深度融合神经网络;/n7b)将从步骤5)和步骤6)中产生的训练数据集P和训练数据集Y提取出的人造目标特征数据分别送入输入层1与输入层2中,使得数据集P与数据集Y的特征被分别提取出来,一同送入级联层得到融合后的数据以及FCN(全卷积)融合模型;/n7c)通过步骤7a)级联层后面的操作提取融合后的数据的特征,并将提取到的特征输入CRF层,然后进行FCN融合模型与CRF端到端的训练与检测,对FCN融合网络模型的检测结果进行精细化处理,增强图像的边缘约束;/n步骤8),用步骤5)得到的训练数据集P与步骤6)得到的训练数据集Y对步骤7)得到的检测模型进行训练,得到训练好的模型;/n步骤9),利用训练好的模型对步骤5)得到的测试数据集P’与步骤6)得到的测试数据集Y’进行目标检测,将测试数据集中每个代表人造目标的像素点检测出来。/n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未经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710551718.3/,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