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液压驱动的转运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10535652.9 | 申请日: | 2017-07-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7416428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5-10 |
发明(设计)人: | 刘桓龙;冯磊;蒋越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南交通大学 |
主分类号: | B65G23/24 | 分类号: | B65G23/24;B65G23/22;B65G23/26;B65G47/52 |
代理公司: | 成都信博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51200 | 代理人: | 卓仲阳 |
地址: | 610031 四川省成都市***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液压驱动的转运装置,属于运输装置领域,包括四条工作支路,第一条工作支路控制第三轨道的直线运动,第二条工作支路控制第二轨道的直线运动,第三条工作支路控制转台的旋转,第四条工作支路控制转台上的第一轨道的直线运动。采用了液压马达驱动技术,易实现低速大扭矩传动以及频繁换向;蓄能器作为辅助动力源,不仅具有较高的功率密度,而且能够回收制动能量,大大得节约了能源;回油节流调速为定量马达的回油路设置回油背压液阻,不仅易实现速度的自动控制,而且保证了运行的平稳性。 | ||
搜索关键词: | 工作支路 液压驱动 转运装置 回油 轨道 低速大扭矩 辅助动力源 定量马达 节流调速 频繁换向 液压马达 运输装置 制动能量 回油路 平稳性 蓄能器 转台 传动 压液 驱动 回收 节约 能源 保证 | ||
【主权项】:
1.一种液压驱动的转运装置,其特征在于:电机(1)通过电磁离合器(2)驱动限压式变量泵(31),限压式变量泵(31)的进油口连接到油箱,限压式变量泵(31)的出油口分别与第三单向阀(312)的进油口和第四单向阀(313)的进油口连接;第三单向阀(312)的出油口分别与梭阀(311)的第一进油口和第四电磁换向阀(315)的第一进油口连接,第四电磁换向阀(315)的第一出油口连接到第四定量马达(323)的进油口,第四定量马达(323)的出油口连接到第四电磁换向阀(315)的第二出油口,第四电磁换向阀(315)的第二进油口分别与第三电磁调速阀(318)的进油口和第六单向阀(319)的出油口连接,第三电磁调速阀(318)的出油口和第六单向阀(319)的进油口同时连接到油箱;第四定量马达(323)通过第四减速器(7)带动第三链轮(11)旋转,第三链轮(11)带动第三轨道(14)直线运动;第四单向阀(313)的出油口分别与梭阀(311)的第二进油口和第三电磁换向阀(314)的第一进油口连接,第三电磁换向阀(314)的第一出油口连接到第三定量马达(322)的进油口,第三定量马达(322)的出油口连接到第三电磁换向阀(314)的第二出油口,第三电磁换向阀(314)的第二进油口分别与第二电磁调速阀(316)的进油口和第五单向阀(317)的出油口连接,第二电磁调速阀(316)的出油口和第五单向阀(317)的进油口同时连接到油箱;第三定量马达(322)通过第三减速器(6)带动第二链轮(10)旋转,第二链轮(10)带动第二轨道(13)直线运动;梭阀(311)的出油口连接到第二单向阀(310)的进油口,第二单向阀(310)的出油口分别与第二电磁换向阀(37)的第一进油口和第一电磁换向阀(33)的第一进油口连接,第二单向阀(310)的出油口同时还连接到蓄能器(32);第二电磁换向阀(37)的第一出油口连接到第二定量马达(321)的进油口,第二定量马达(321)的出油口连接到第二电磁换向阀(37)的第二出油口,第二电磁换向阀(37)的第二进油口分别与第一电磁调速阀(38)的进油口和第一单向阀(39)的出油口连接,第一电磁调速阀(38)的出油口和第一单向阀(39)的进油口同时连接到油箱;第二定量马达(321)通过第二减速器(5)带动转台(8)旋转;第一电磁换向阀(33)的第一出油口连接到第一定量马达(320)的进油口,第一定量马达(320)的出油口连接到第一电磁换向阀(33)的第二出油口,第一电磁换向阀(33)的第二进油口分别与第二电磁换向阀(37)的第二进油口、第一电磁调速阀(38)的进油口以及第一单向阀(39)的出油口连接;第一定量马达(320)通过第一减速器(4)带动第一链轮(9)旋转,第一链轮(9)带动转台(8)上的第一轨道(12)直线运动。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南交通大学,未经西南交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710535652.9/,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