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利用数字全息技术的三维实时显微成像检测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710455402.4 | 申请日: | 2017-06-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7463081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1-17 |
发明(设计)人: | 杨岩;胡琳;朱岗;税云秀;赵志雄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G03H1/00 | 分类号: | G03H1/00 |
代理公司: | 50201 重庆大学专利中心 | 代理人: | 王翔 |
地址: | 400054 重***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一种利用数字全息技术的三维实时显微成像检测系统,主要包括第一光源系统、第二光源系统、光传播系统、旋转工作台和图像处理系统。光路设置中既有同轴部分也有离轴部分,利用内置机械开光可进行同轴、离轴光路的切换。透射式、反射式为一体,可以进行多类样品的观测,不仅限于透明物体的检测,也可以适用于非透明物体表面形貌检测。利用旋转式衰减片对物光和参考光进行设置,可以定量调节物参比。立方分束棱镜底座可以进行三个方向的微调,其调节精度较高,可以实现入射光角度的调节。可采用双波长数字全息显微进行样品的观测,具有快速、全视场、非接触和定量相衬成像的优点。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利用 数字 全息 技术 三维 实时 显微 成像 检测 系统 | ||
【主权项】:
1.一种利用数字全息技术的三维实时显微成像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主要包括第一光源系统、第二光源系统、光传播系统、旋转工作台(6)和图像处理系统;/n所述光传播系统包括立方分束棱镜I(301)、立方分束棱镜II(302)、立方分束棱镜III(303)、反射镜I(304)、反射镜II(305)和色散棱镜(306);/n所述第一光源系统的激光器I(101)发出的光束和第二光源系统的激光器II(201)发出的光束呈90°;这两个光束分别入射立方分束棱镜I(301)的两个相邻面;/n从立方分束棱镜I(301)出射的两路光束相互呈90°,一路射向立方分束棱镜II(302)、另外一路射向色散棱镜(306);/n从立方分束棱镜II(302)出射的两路光束相互呈90°,一路穿过第一测试位置并入射立方分束棱镜III(303)、另外一路射向反射镜I(304);/n所述旋转工作台(6)可旋转到第一测试位置,也可离开第一测试位置;当旋转工作台(6)处于第一测试位置时,穿过第一测试位置的光束依次穿过旋转工作台(6)上的非线性晶体I(601)、样品(7)、消色差显微物镜I(602)和消色差透镜I(603),此时,反射镜I(304)反射光束也射向非线性晶体I(601),以增强照射样品(7)的物光;/n色散棱镜(306)的出射光射向反射镜II(305)后,被反射向机械开关II(5);若机械开关II(5)打开,该路光线入射立方分束棱镜III(303),且与立方分束棱镜II(302)射向立方分束棱镜III(303)的光呈90°;/n所述立方分束棱镜III(303)出射的两路光束相互呈90°,一路射向图像传感器(CCD)、另外一路射向机械开关I(4);若机械开关I(4)打开,穿过机械开关I(4)的光线依次穿过第二测试位置上的非线性晶体II(801)、消色差透镜II(803)、消色差显微物镜II(802)和样品(9);/n测试时:/n1〕离轴透射式数字全息显微系统:/n关闭机械开关I(4),打开机械开关II(5),旋转工作台(6) 处于第一测试位置;照射样品(7)的光束和经过的机械开关II(5)参考光均射向立方合束棱镜III(303),形成干涉图后由CCD记录下来;/n2〕同轴透射式数字全息显微系统:关闭机械开关I(4),关闭机械开关II(5),旋转工作台(6)处于第一测试位置;照射样品(7)的光束射入立方合束棱镜III(303)后,再射入CCD中;/n3〕反射式数字全息显微实时检测:打开机械开关I(4),打开机械开关II(5),旋转工作台(6)离开第一测试位置;此时,反射镜I(304)的反射光束不再射向非线性晶体I(601),而是射向非线性晶体II(801),用于增强照射样品(9)的物光;样品(9)被物光照射后,其反射光回到立方分束棱镜III(303)中,最终成像到CCD上,形成双波长复合全息图。/n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理工大学,未经重庆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710455402.4/,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