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多模式汽车线控转向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710416724.8 | 申请日: | 2017-06-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7150718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4-06 |
发明(设计)人: | 李静;王晨;刘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吉林大学 |
主分类号: | B62D5/04 | 分类号: | B62D5/04;B62D5/09;B62D5/12;B62D15/02 |
代理公司: | 长春吉大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22201 | 代理人: | 齐安全,胡景阳 |
地址: | 130012 吉***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模式汽车线控转向系统,为克服现有线控转向技术中的转向动力源单一、转向系统断电失效时安全性差、转向路感模拟不够逼真与转向精度不高的问题,其包括转向盘单元(A)、转向动力单元(B)、电控单元(C)与模式切换单元(D);电控单元(C)包括电子控制单元(60)、电机控制器(61)与电磁阀控制器(62),电子控制单元(60)分别和电机控制器(61)、电磁阀控制器(62)电线连接。转向盘单元(A)通过第一两位三通电磁阀(28)、第二两位三通电磁阀(32)与转向动力缸(42)和转向动力单元(B)管路连接,电控单元(C)分别和转向盘单元(A)、转向动力单元(B)、模式切换单元(D)电线连接。 | ||
搜索关键词: | 模式 汽车 转向 系统 | ||
【主权项】:
一种多模式汽车线控转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多模式汽车线控转向系统包括转向盘单元(A)、转向动力单元(B)、电控单元(C)与模式切换单元(D);所述的转向盘单元(A)包括转向盘(1)、转向盘转角传感器(2)、第一锥齿轮(3)、转向轴(4)、第一液压缸(5)、第一压力传感器(8)、第一滚珠丝杠机构(10)、第二锥齿轮(14)、第一轴(15)、电磁阻尼器(16)、第一齿轮(17)、第二滚珠丝杠机构(18)、第二液压缸(26)、第二压力传感器(23)、第一两位三通电磁阀(28)、第二齿轮(29)、第二轴(30)与第二两位三通电磁阀(32);所述的转向盘(1)固定安装在转向轴(4)的上端,第一锥齿轮(3)套装在转向轴(4)的下端并为固定连接,转向盘转角传感器(2)套装在转向轴(4)上,第一锥齿轮(3)与套装在第一轴(15)左端上的第二锥齿轮(14)啮合连接,第一齿轮(17)安装在第一轴(15)的右端并为固定连接,第二齿轮(29)安装在第二轴(30)的右端,第一齿轮(17)与第二齿轮(29)啮合连接,电磁阻尼器(16)套装在第二轴(30)的左端,第一轴(15)的左端与第一滚珠丝杠机构(10)内的第一丝杠(13)右端固定连接,第一轴(15)的右端与第二滚珠丝杠机构(18)内的第二丝杠(19)左端固定连接,第一液压缸(5)安装在第一滚珠丝杠机构(10)的左侧,第二液压缸(26)安装在第二滚珠丝杠机构(18)的右侧,第一液压缸(5)上的第一液压缸出油口(27)与第一两位三通电磁阀(28)的P口管路连接,第一两位三通电磁阀(28)的A口与转向动力单元(B)中的转向动力缸(42)管路连接,第二液压缸(26)的第二液压缸出油口(31)与第二两位三通电磁阀(32)的P口管路连接,第二两位三通电磁阀(32)的A口与转向动力单元(B)中的转向动力缸(42)管路连接,第一压力传感器(8)安装在第一液压缸(5)中的第一液压缸活塞杆(9)的中间位置,第二压力传感器(23)安装在第二液压缸(26)中的第二液压缸活塞杆(22)的中间位置;所述的转向动力单元(B)包括转向电机(33)、电机传动轴(34)、齿条(35)、第三齿轮(36)、第一拉压力传感器(37)、转向动力缸(42)、第一常闭电磁阀(46)、第一单向阀(47)、第二常闭电磁阀(48)、第二单向阀(49)、左转向轮总成(50)、左转向轮位置传感器(51)、右转向轮位置传感器(54)、右转向轮总成(55)、第一溢流阀(56)、第二溢流阀(57)与油箱(58);所述的转向电机(33)的输出端与转向传动轴(34)的一端固定连接,转向传动轴(34)的另一端套装有第三齿轮(36),第三齿轮(36)与齿条(35)啮合连接,第三齿轮(36)的回转轴线与齿条(35)的纵向对称线垂直交叉;齿条(35)的右端与第一拉压力传感器(37)的左端固定连接,第一拉压力传感器(37)的右端与转向动力缸(42)的左端固定连接,齿条(35)的左端与左转向轮总成(50)连接,转向动力缸(42)的右端与右转向轮总成(55)连接;转向动力缸(42)中的第一进油口(39)与第一两位三通电磁阀(28)的A口通过液压管路连接,转向动力缸(42)中的第二进油口(41)与第二两位三通电磁阀(32)的A口通过液压管路连接;所述的转向动力缸(42)中的第一出油口(44)和第一常闭电磁阀(46)的一端、第一溢流阀(56)的进油端、第一单向阀(47)的出油端通过液压管路连接;转向动力缸(42)中的第二出油口(45)分别和第二常闭电磁阀(48)的一端、第二溢流阀(57)的进油端、第二单向阀(49)的出油端通过液压管路连接;第一常闭电磁阀(46)的另一端、第一溢流阀(56)的出油端、第一单向阀(47)的进油端、第二常闭电磁阀(48)的另一端、第二溢流阀(57)的出油端、第二单向阀(49)的进油端分别通过液压管路和油箱(58)连接;所述的电控单元(C)包括电子控制单元(60)、电机控制器(61)与电磁阀控制器(62);所述的模式切换单元(D)包括电机全动力模式按钮(52)与电机助力模式调节旋钮(53);所述的电控单元(C)分别和转向盘单元(A)、转向动力单元(B)、模式切换单元(D)电线连接;所述的电控单元(C)分别和转向盘单元(A)、转向动力单元(B)电线连接是指:所述的电子控制单元(60)分别和转向盘转角传感器(2)、第一拉压力传感器(37)、第一压力传感器(8)、第二压力传感器(23)、左转向轮位置传感器(51)与右转向轮位置传感器(54)电线连接;电机控制器(61)与转向电机(33)电连接,电磁阀控制器(62)分别与第一常闭电磁阀(46)、第二常闭电磁阀(48)、第一两位三通电磁阀(28)、第二两位三通电磁阀(32)电连接;所述的电子控制单元(60)分别和电机控制器(61)、电磁阀控制器(62)电线连接,即:所述的电子控制单元(60)的内部电机控制接线端与电机控制器(61)上的对应通信端口电线连接;所述的电子控制单元(60)的内部电磁阀控制接线端与电磁阀控制器(62)上的对应通信端口电线连接;所述的电机全动力模式按钮(52)与电机助力模式调节旋钮(53)分别和电子控制单元(60)电线连接,即:所述的电机全动力模式按钮(52)的内部开关接线端与电子控制单元(60)上对应I/O接口采用电线连接;所述的电机助力模式调节旋钮(53)为一个五挡旋钮,其从左至右分为0、1、2、3、4五个挡位,最左端0挡位为初始挡位,电机助力模式调节旋钮(53)内的每个挡位的开关端均与电子控制单元(60)上的对应I/O接口通过电线连接。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吉林大学,未经吉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710416724.8/,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造纸用环保手推车
- 下一篇:履带式联合收割机液压转向系统改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