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相遇时间联合估计的无线网络流量转运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377380.4 | 申请日: | 2017-05-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7148050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8-30 |
发明(设计)人: | 董超;李智敏;王海;李艾静;张磊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人民解放军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H04W28/02 | 分类号: | H04W28/02;H04W40/02;H04W48/16;H04W48/18 |
代理公司: | 南京理工大学专利中心 32203 | 代理人: | 吴茂杰 |
地址: | 210007***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一种基于相遇时间联合估计的无线网络流量转运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0)相遇时间估计:根据每组相遇间隔时间‑持续时间对的权重,计算概率分布,估计无线节点与WiFi热点之间的相遇间隔时间和相遇持续时间;(20)数据传输:评估各数据传输方法的效用期望,并选择最大效用期望对应的数据传输方法进行流量转运,传输数据;(30)虚拟收益计算:根据数据传输过程的实际相遇持续时间和实际相遇间隔时间,计算归一化传输效用,并根据该归一化传输效用计算虚拟收益;(40)权重更新:根据虚拟收益,计算每组相遇间隔时间‑持续时间对的权重及权重总和。本发明的无线网络流量转运方法,同时做到数据传输时延小、数据传输耗费低。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相遇 时间 联合 估计 无线 网络流量 转运 方法 | ||
【主权项】:
1.一种基于相遇时间联合估计的无线网络流量转运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10)相遇时间估计:无线节点根据每组相遇间隔时间‑持续时间对的权重,计算相遇间隔时间‑持续时间对概率分布,并根据该概率分布,估计无线节点与WiFi热点之间的相遇间隔时间和相遇持续时间;(20)数据传输:根据节点与WiFi热点之间的估计相遇间隔时间和估计相遇持续时间,评估各数据传输方法的效用期望,并选择最大效用期望对应的数据传输方法进行流量转运,传输数据;(30)虚拟收益计算:根据数据传输过程的实际相遇持续时间和实际相遇间隔时间,计算当前数据传输方法所获得的归一化传输效用,并根据该归一化传输效用计算虚拟收益;(40)权重更新:根据虚拟收益,计算每组相遇间隔时间‑持续时间对的权重及权重总和,作为下一次相遇时间估计的相遇间隔时间‑持续时间对的权重;所述(10)双相遇时间估计步骤包括:(11)双时间对概率分布计算:无线节点第i次与WiFi热点相遇时每组相遇间隔时间‑持续时间对的概率分布为,
其中,tI表示相遇间隔时间,tD表示相遇持续时间,
表示节点第i‑1次与WiFi热点相遇时相遇间隔时间和相遇持续时间组合(tI,tD)的权重,W(i‑1)表示节点第i‑1次与WiFi热点相遇时所有相遇间隔时间和相遇持续时间组合的权重总和,Imax表示最大相遇间隔时间,Dmax表示最大相遇持续时间,参数
用来调整利用已知收益的时间组合和探测新的时间组合之间的折中,NΨ=ImaxDmax,T表示总的迭代轮次,初始化时赋予所有的相遇间隔时间和相遇持续时间组合相同的权重,(12)相遇时间估计:节点根据所有可能的时间组合的概率分布,
估计第i次与WiFi热点的相遇间隔时间
和相遇持续时间
所述(20)数据传输步骤包括:(21)效用期望评估:定义数据传输方法为a∈A={0,1,2},其对应的效用函数为Ua,a=0时,其效用函数U0=0;a=1时,其效用函数
其中pc和pw分别表示使用蜂窝网络和使用WiFi网络传输1兆数据时的价格,
表示用户利用蜂窝网络传输
时间所能够传输的数据量,
表示本轮次开始时用户剩余的数据量,
表示用户使用WiFi网络可以分担的数据总量,
表示用户在本轮次使用窝网络传输
时间后剩余的数据总量;a=2时,其效用函数![]()
表示用户等待时延从td增加到
时用户的满意度损耗;(22)数据传输方法选择:选择最大效用期望对应的数据传输方法ai进行数据传输,即
所述(30)虚拟收益计算步骤包括:(31)归一化传输效用计算:节点根据第i次与WiFi热点相遇中的实际相遇间隔时间和实际相遇持续时间,按照所选择数据传输方法ai的效用计算归一化传输效用,
(32)虚拟收益计算:根据归一化传输效用,按下式计算虚拟收益![]()
参数
为误差补偿参数,用于补偿估计虚拟增益时的估计误差,且ε∈(0,1);所述(40)权重更新步骤具体为:每组相遇间隔时间和相遇持续时间对的更新方法为,
其中,
为用于控制算法学习速度的学习速度控制参数,而第i相遇后相遇间隔时间和相遇持续时间权重总和更新为,![]()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理工大学,未经中国人民解放军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710377380.4/,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超低能耗的绿色建筑
- 下一篇:触控面板单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