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红外检测关键点的闸机通行识别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266705.1 | 申请日: | 2017-04-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7146302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9-13 |
发明(设计)人: | 张永;王学进;周翔翔;李军;张健雨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G07C9/00 | 分类号: | G07C9/00;E01F13/04 |
代理公司: | 南京理工大学专利中心 32203 | 代理人: | 薛云燕 |
地址: | 210094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红外检测关键点的闸机通行识别方法。步骤如下:首先对闸机红外传感器进行布置,安装相应的红外检测光幕板;然后将闸机通道从入口方向依次划分为入口区、通行区、安全区、出口区四个区域;接着对闸机的通行模式进行配置,包括常开、常闭、紧急、维护、敞开五种工作模式;当工作模式设置为常闭模式时,闸机为正常工作状态,可设置双向受控、进向受控出向锁定、进向受控出向自由、进向锁定出向自由、双向锁定、进向锁定出向自由、进向自由出向受控、进向自由出向锁定、双向自由9种通行模式;最后选用5个关键点进行状态检测,采用状态追踪法完成闸机通行识别。本发明简便、可靠,能够有效地识别并避免行人的尾随逃票行为。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红外 检测 关键 通行 识别 方法 | ||
【主权项】:
1.一种基于红外检测关键点的闸机通行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对闸机红外传感器进行布置,安装相应的红外检测光幕板;步骤2、将闸机通道从入口方向依次划分为入口区、通行区、安全区、出口区四个区域;步骤3、对闸机的工作模式进行配置,包括常开、常闭、紧急、维护、敞开五种工作模式;步骤4,选用5个关键点进行状态检测,采用状态追踪法完成闸机通行识别;步骤1所述对闸机红外传感器进行布置,安装相应的红外检测光幕板,具体如下:所述闸机采用28对红外对射式传感器,分别安装于通道两侧的闸机箱体上,上部安装12对传感器,下部安装8对,闸机左右两边分别安装4对并成纵向排列;步骤4所述选用5个关键点进行状态检测,采用状态追踪法完成闸机通行识别,具体为:(1)选用5个关键点进行状态检测,具体如下:这5个点在上排12个检测点中选取,通过界面设置所选关键点,并依次用S1‑S5表示;将传感器被遮挡的状态记为1,未遮挡状态为0,则S1‑S5检测点的状态组合一共有32种情况,用二进制表示也即00000到11111;根据行人通行时的特征,将这32个5位二进制数分组,表示闸机通道中的状态,分别为状态0至状态4,跟随态1,跟随态2和干扰态;其中状态0为:00000、10000、11000、11100、11110、11111;状态1为:01000、01100、01110、01111;状态2为:00100、00110、00111;状态3为:00010、00011;状态4为:00001;跟随状态1为;10001、10010、10011、10111、10110、10100;跟随状态2为:11001、11010、11011;其他都为干扰状态;(2)采用状态追踪法完成闸机通行识别,具体如下:①若能遮挡上排传感器的人正常通过闸机通道,则通行区上排传感器的状态变化应该为:状态0→状态1→状态2→状态3→状态4→状态0;②若有人跟随,则状态变化为:状态0→状态1→状态2→跟随态1→跟随态2,或者是:状态0→状态1→状态2→跟随态1→状态0;③若多人通行,状态变化与行人之间的距离有关系,当距离大于设定值时,状态的变化为:状态0→状态1→状态2→状态3→状态4→状态0→状态1…;当距离小于设定值时,状态的变化为:状态0→状态1→状态2→状态3→状态4→跟随态1→跟随态2→状态0→状态1…;通行过程中的非正常情况:①行人跟随,则会进入跟随态1,若跟随者继续向前走,则会进入跟随态2或者状态0;②行人跟随,一开始贴紧进入,进入通道后再拉大距离,此时状态法并不能判断为尾随,加入上排12个检测点的同步判断,如果在通行过程中,有两段连续检测点,且每一段连续检测点的数量大于等于3,则判断通道内有两个人,即有人尾随;③若行人已经通过状态检测区,又向后甩手,触碰到状态检测区,则会经历一次状态4→状态0的变化,此时需要判别上上一次的状态,以区别正常通行,正常通行为状态3→状态4→状态0,而甩手触发状态变化为状态0→状态4→状态0。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理工大学,未经南京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710266705.1/,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