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菊酯类药害池塘修复及河蟹养殖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0136084.5 | 申请日: | 2017-03-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6800361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6-06 |
发明(设计)人: | 葛家春;邓燕飞;徐宇;杨志强;钱志强;杨鸳劼;许志强;柏如发;潘建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省淡水水产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C02F9/14 | 分类号: | C02F9/14;C02F11/02;A01K61/59;A01K63/00;C02F101/30;C02F103/20 |
代理公司: | 南京天华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32218 | 代理人: | 瞿网兰 |
地址: | 210017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一种菊酯类药害池塘修复及河蟹养殖方法,其特征是它包括以下步骤首先,旋耕池塘底泥,添加微生物制剂,晾晒池底降解菊酯;其次,施用生石灰促进菊酯降解;第三,种植水草降解菊酯,第四,定期使用微生物制剂促进菊酯降解;第五,放养高质量蟹种;第六,在蟹塘中同时放养青虾、螺蛳用于清除残饵改善水质,并提供活体饵料;第七,在蟹塘中安装微孔增氧机;第八,采用水草合理养护;第九,投喂优质饲料;第十,控制水深,进行水质调节。本发明方法简单、易行,投资成本小,效益高,具有很大的推广价值。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菊酯类 药害 池塘 修复 河蟹 养殖 方法 | ||
【主权项】:
一种菊酯类药害池塘修复及河蟹养殖方法,其特征是它包括以下步骤:首先,旋耕池塘底泥,添加微生物制剂,晾晒池底降解菊酯;池塘修整时将池水排干,按不小于35㎝深度翻耕池塘底泥,使上下土层交换均匀;底泥翻耕后,池塘加注经80目网袋过滤的无菊酯外源水,进水量以能保持平底塘底、环沟塘中部平台湿润即可;并施用菊酯降解菌制剂或EM菌和芽孢杆菌制剂,利用微生物降解底泥中菊酯;放水后池底晾晒90天以上;其次,施用生石灰促进菊酯降解;在放养蟹种前30‑40天,加注无菊酯的外源水至池塘最高水位,按100‑150㎏/亩用量将经充分煅烧的优质生石灰化水后全池泼洒浸泡,加速菊酯类药降解,同时杀灭野杂鱼、小龙虾,保留10‑15天后排水种植水草;第三,种植水草降解菊酯,在放养蟹种前20‑30天种植水草,以伊乐藻、轮叶黑藻为主,水草覆盖面积达总面积的40%以上,种植后施用生物有机肥促进水草和藻类生长,并确保在之后的养殖期内水草覆盖面积达50%以上;第四,定期使用微生物制剂促进菊酯降解;第五,放养高质量蟹种;蟹种应来自无菊酯有害药物污染产区,长江系河蟹后代,壳宽腿长;第六,在蟹塘中同时放养青虾、螺蛳用于清除残饵改善水质,并提供活体饵料;第七,在蟹塘中安装微孔增氧机,按照0.3kw/亩左右功率安装微孔增氧机,增氧管离池底10‑15㎝,充气点全池均匀分布;确保池塘溶解氧高于4mg/L,低于此值时开机增氧;第八,合理养护水草,确保放养蟹种时水草覆盖面积在40%以上, 5月至8月60%以上,9月最后一次蜕壳结束后开始将过多水草捞出,使水草覆盖面积降至40‑50%;水草以伊乐藻和轮叶黑藻为主;如前期水草不足,可放入松散的竹梢把提供栖息隐蔽场所;第九,投喂优质饲料,螃蟹生长前期、中期应投喂38‑40%蛋白含量全价河蟹饲料,后期可投喂40%蛋白全价育肥饲料或用冰鲜鱼与饲料混合投喂,混合投喂从8月初开始直至养殖周期结束,冰鲜鱼与饲料重量比例为1:1至3:1;第十,控制水深,进行水质调节;螃蟹养殖前期调节水深在30‑50㎝之间,水色嫩绿或黄绿色,透明度35‑45㎝左右;5月至6月底逐渐增加池水深度和透明度,加注经80目网袋过滤的无污染外源水至水深45‑55㎝,透明度增至40‑50㎝;7月至9月初水深保持在80‑100㎝范围,调节透明度至50‑80㎝;水质调节采用生物有机肥、EM菌、芽孢杆菌制剂或换水方法进行;如发现有野杂鱼,在非蜕壳期进行杀灭。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省淡水水产研究所,未经江苏省淡水水产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710136084.5/,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