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菊酯类药害池塘修复及河蟹养殖方法在审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710136084.5 申请日: 2017-03-08
公开(公告)号: CN106800361A 公开(公告)日: 2017-06-06
发明(设计)人: 葛家春;邓燕飞;徐宇;杨志强;钱志强;杨鸳劼;许志强;柏如发;潘建林 申请(专利权)人: 江苏省淡水水产研究所
主分类号: C02F9/14 分类号: C02F9/14;C02F11/02;A01K61/59;A01K63/00;C02F101/30;C02F103/20
代理公司: 南京天华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32218 代理人: 瞿网兰
地址: 210017 *** 国省代码: 江苏;32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菊酯类 药害 池塘 修复 河蟹 养殖 方法
【说明书】:

技术领域

发明涉及一种水产养殖方法,尤其是一种在污染水面进行河蟹养殖的方法,具体地说是一种菊酯类药害池塘修复及河蟹养殖方法。

背景技术

2015和2016年,江苏兴化等部分养殖区发生大规模河蟹肝胰腺坏死病,主要表现为病蟹肝胰腺变白、萎缩,体内积水,肌肉萎缩,软壳,行动无力,俗称“水瘪子”病。据发病地区渔业部门调查,2015年兴化大面积发生此病害,2016年发生范围、时间、严重程度都超过2015年,发病池塘面积占调查面积的32.3%,死亡率14.2%,严重影响了养殖效益和产品质量。

肝胰腺坏死病在上世纪80年代河蟹养殖产业发展初期就已发现,正常群体中也能发现发病个体,比例在5%以下,对养殖效益影响不大。营养不良、药物中毒、环境因素、病原生物等均可能导致河蟹肝胰腺坏死病,但特定地区大面积高比例的发生该病害,应该与该地区共性存在的某一种或几种致病因子密切相关。

兴化地区曾经大量使用菊酯类农药清塘,用于杀灭河蟹池中的小龙虾、枝角类、桡足类和野杂鱼等。而菊酯类药物对水生甲壳动物具有极强的毒杀作用,能够较快并稳定吸附于底泥,降解半衰期长,对河蟹等水生底栖甲壳动物危害尤其严重。大范围的池塘调查结果也显示使用菊酯药物清塘和发生河蟹水瘪子病存在明显相关。

已报道的研究表明溴氰菊酯在水温20-23℃时,河蟹96小时半致死浓度为扣蟹0.31微克/升、幼蟹0.42微克/升、成蟹0.65微克/升。水温23℃时克氏原螯虾96小时半致死浓度为0.056微克/升。溴氰菊酯大型蚤生长与生殖慢性毒性试验NOAEC 为 0.0041 微克/升,LOAEC 为 0.0089 微克/升,表明极低浓度即可对大型蚤生长生殖造成慢性毒性。

菊酯类药物能较快并稳定吸附于底泥、半衰期长。研究发现用黏壤土、砂质黏沙壤土、壤砂土试验,14C标记的溴氰菊酯在土壤中几乎不转移,97% - 98%的14C 活性保持在表层土壤中,渗出物中没有发现14C。用相当于1030mm降雨量的水冲洗砂质柱,97% 14C标记的溴氰菊酯保留在表层,只有2%出现于冲出物中。溴氰菊酯在有氧土壤中的半衰期是20-55 天,在田间完全降解需14-231 天,在有氧的水环境中,在底泥为黏土和砂质黏土系统中的半衰期分别为26和120天,在有机土壤中半衰期是72天。

以上研究表明,大量使用菊酯类清塘药物极可能是兴化及周边地区爆发河蟹肝胰腺坏死病的主因或主因之一,因此亟需建立菊酯类污染池塘修复技术和该类池塘河蟹养殖方法,以降低用药区域河蟹养殖过程中的发病率,恢复河蟹养殖产业良性发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目前受菊酯类药害池塘养殖的河蟹产量低、品质差、易大量死亡的问题,发明一种菊酯类药害池塘修复及河蟹养殖方法,以降低用药区域河蟹养殖过程中的发病率,恢复河蟹养殖产业良性发展,提高养殖户的经济效益。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菊酯类药害池塘修复及河蟹养殖方法,其特征是它包括以下步骤:

首先,旋耕池塘底泥,添加微生物制剂,晾晒池底降解菊酯;

池塘修整时将池水排干,按不小于35㎝深度翻耕池塘底泥,使上下土层交换均匀。底泥翻耕后,池塘加注经80目网袋过滤的无菊酯外源水,进水量以能保持平底塘底部、环沟塘中部平台湿润即可。并施用菊酯降解菌制剂或EM菌和芽孢杆菌制剂,利用微生物降解底泥中菊酯。放水后池底晾晒90天以上。

其次,施用生石灰促进菊酯降解;在放养蟹种前30-40天,加注无菊酯的外源水至池塘最高水位,按100-150㎏/亩用量将经充分煅烧的优质生石灰化水后全池泼洒浸泡,加速菊酯类药降解,同时杀灭野杂鱼、小龙虾,保留10-15天后排水种植水草;

第三,种植水草降解菊酯,在放养蟹种前20-30天种植水草,以伊乐藻、轮叶黑藻为主,水草覆盖面积达总面积的40%以上,种植后施用生物有机肥促进水草和藻类生长,并确保在之后的养殖期内水草覆盖面积达50%以上;

第四,定期使用微生物制剂促进菊酯降解;

第五,放养高质量蟹种;蟹种应来自无菊酯有害药物污染产区,长江系选育河蟹后代,壳宽腿长;

第六,在蟹塘中同时放养青虾、螺蛳用于清除残饵改善水质,并提供活体饵料;

第七,在蟹塘中安装微孔增氧机,按照0.3kw/亩左右功率安装微孔增氧机,增氧管离池底10-15㎝,充气点全池均匀分布;确保池塘溶解氧高于4mg/L,低于此值时开机增氧;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省淡水水产研究所,未经江苏省淡水水产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136084.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