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反渗透过滤膜基布及其生产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127020.9 | 申请日: | 2017-03-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6917297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4-12 |
发明(设计)人: | 陈俊锋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绿龙新材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D06N3/00 | 分类号: | D06N3/00;D06N3/12;B65B11/02;B65B35/20;B65B35/24;B65B35/50;B65B43/18;B65B43/30;B65B43/54;B65B51/10;B01D69/12;B01D69/10;C08L81/06 |
代理公司: | 嘉兴永航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65 | 代理人: | 蔡鼎 |
地址: | 314419 浙江省嘉***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反渗透过滤膜基布及其生产方法。它解决了现有支撑体的结构过于简单,容易产生变形等技术问题。本反渗透过滤膜基布,包括基层,基层两侧面均设置有加强层,加强层与基层的厚度之比为1:5,加强层由如下重量份的组份组成:聚砜8‑12份、聚醚砜5‑9份、二甲基甲酰胺45‑70份、乙醇6‑8份、氨水12‑20份、抗菌剂2‑5份、聚乙二醇3‑7份和致孔剂2‑5份。本发明具有保形性好的优点。 | ||
搜索关键词: | 反渗透 滤膜 及其 生产 方法 | ||
【主权项】:
1.反渗透过滤膜基布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a、按重量份数,将聚砜8‑12份、聚醚砜5‑9份、二甲基甲酰胺45‑70份、乙醇6‑8份、氨水12‑20份、抗菌剂2‑5份、聚乙二醇3‑7份和致孔剂2‑5份投入到搅拌机中,搅拌均匀,制得涂液;b、将基层放置于涂液中,在45‑50℃下保温处理15‑30Min,浸轧,并漂洗干净;使涂液分布在基层两侧面后形成加强层;c、将漂洗好的基层先在25‑30℃下烘焙4‑5Min,然后在50‑55℃下烘焙6‑8s,最后在常温下晾干,得到反渗透过滤膜基布;d、打包:将成品面料卷绕到纸质材料制成的辊筒上,形成整卷的面料,通过打包装置对整卷的面料进行打包;所述步骤d中的打包装置包括底座,底座上依次设置有装袋机构、输送机构、缠膜机构和贴标机构;所述装袋机构包括第一底板、第一输送带、第二输送带和支架,第一底板固定在底座上,第一输送带、支架和第二输送带依次设置在第一底板上,第一输送带上固定有安装板,安装板上设置有能将第一输送带上的包装袋输送到支架处的抓取结构,抓取结构包括内部具有空腔的辅助板、导向杆、导向套、第一气缸、第二气缸、移动板、升降板、吸盘和抽气泵,辅助板固定在第一输送带一端上,且辅助板靠近支架,辅助板上开设有与空腔相连通的进气孔,进气孔朝上,空腔通过第一连接管和抽气泵相连通,第一连接管上设置有第一电磁阀,导向杆水平设置在安装板上,导向套设置在导向杆上,第一气缸固定在安装板上,第一气缸的活塞杆水平设置,第一气缸的活塞杆端部和导向套相连,移动板固定在导向套上,第二气缸固定在移动板上,第二气缸的活塞杆竖直向下,第二气缸的活塞杆端部和升降板相连,吸盘固定在升降板上,吸盘进气口朝下,吸盘出气口通过第二连接管和抽气泵相连通,第二连接管上设置有第二电磁阀,升降板上设置有支撑片,支撑片一端与一能带动其上下摆动的摆动组件相连,支撑片另一端能伸入到包装袋中,支架上设置有能将包装袋袋口撑开的撑开结构和能将包装袋袋口热合的热合结构,撑开结构包括呈弧形的上撑开板、呈弧形的下撑开板、第三气缸和第四气缸,第三气缸固定在支架上端,第三气缸的活塞杆竖直向下,上撑开板固定在第三气缸的活塞杆端部,第四气缸固定在支架下端,第四气缸的活塞杆竖直向上,下撑开板固定在第四气缸的活塞杆端部,上撑开板板与下撑开板之间形成供成品卷通过的第一通道,第二输送带上设置有推送结构,推送结构包括推送板、推送块、第五气缸、第六气缸和呈弧形的导入板,导入板固定在第二输送带一侧,导入板一端靠近支架,导入板另一端和第五气缸相连,第五气缸的活塞杆水平设置,第五气缸的活塞杆端部和推送块相连,且推送块能位于第一通道内,第六气缸固定在第二输送带另一侧上,第六气缸的活塞杆水平设置,第六气缸的活塞杆端部和推送板相连,且推送板能位于导入板正上方;所述热合结构包括连接架、上加热板、下加热板、第七气缸和第八气缸,连接架固定在支架上,且连接架靠近第一输送带,第七气缸固定在连接架上端,第七气缸的活塞杆竖直向下,上加热板固定在第七气缸的活塞杆端部,第八气缸固定在连接架下端,第八气缸的活塞杆竖直向上,下加热板固定在第八气缸的活塞杆端部,上加热板与下加热板之间形成供成品卷通过的第二通道;加强层与基层的厚度之比为1:5。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绿龙新材料有限公司,未经浙江绿龙新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710127020.9/,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