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红外透明材料法向光谱发射率测试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10065972.2 | 申请日: | 2017-02-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6840411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6-21 |
发明(设计)人: | 毛小建;胡旭;冯明辉;姜本学;张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1J5/00 | 分类号: | G01J5/00 |
代理公司: | 上海恒慧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1317 | 代理人: | 张宁展 |
地址: | 201800 上海市***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一种红外透明材料法向光谱发射率测试装置,包括样品加热控温子系统、真空密封子系统、傅里叶红外光谱仪、计算机和标准黑体。本装置可实现中波、短波以及长波红外透明材料发射率在300K‑800K之间的精确测量,具有利用率高、操作简便的特点,能测试不同类型红外透明材料中高温的光谱发射率。 | ||
搜索关键词: | 红外 透明 材料 光谱 发射 测试 装置 | ||
【主权项】:
1.一种红外透明材料法向光谱发射率测试装置,包括样品加热控温子系统、真空密封子系统、傅里叶红外光谱仪(5)、计算机(6)和标准黑体(4);所述的样品加热控温子系统包括加热用CO2激光器(1)、加热光路、与CO2激光器(1)平行放置的校准用He‑Ne激光器(21)、高温低辐射样品室;所述的高温低辐射样品室包括黄铜壁(10)、安装在高温低辐射样品室四周的冷却铜管(11)以及内部上方的光学挡板(17)、固定在金属密封腔(9)底上的用于支撑样品的铝杆架(13)及铂丝(28)和安装在铝杆架(13)上的铂铑热电偶(14);所述的真空密封子系统包括金属密封腔(9),该金属密封腔(9)的左侧面设第一密封窗片(20),后侧面设第二密封窗片(29),该金属密封腔(9)右侧面连接一真空泵(7),该金属密封腔(9)左侧的第一密封窗片(20)与傅里叶红外光谱仪(5)相连,所述的标准黑体(4)与第二密封窗片(29)相连,在所述的金属密封腔(9)内,所述的标准黑体(4)的输出辐射方向设有第二可移动反射镜(24);在所述的金属密封腔(9)内,待测样品(22)的上方设有第三反射镜(31),所述的傅里叶红外光谱仪(5)的输出端与所述的计算机(6)的输入端相连;从CO2激光器(1)出发,加热光路依次是第一反射镜(8)、第一可移动反射镜(23)、第三可移动反射镜(25)、小孔光阑(26)、第二反射镜(30),其特征在于:还设有加热用1064nm激光器(2)、PID控温系统(3),在第二反射镜(30)与待测样品(22)之间设有激光光束的空域整形部分,该激光光束的空域整形部分的构成依次是聚焦透镜(16)、衍射板(19)和固定在所述的金属密封腔(9)底部螺口的扩束透镜(15),在所述的1064nm激光器(2)输出光光路上设置3倍频器(18)和所述的第一可移动反射镜(23),所述的1064nm激光器(2)发出的1064nm激光通过所述的3倍频器获得355nm激光,通过所述的第一可移动反射镜(23)可将所述的355nm激光反射进入所述的小孔光阑(26)、第二反射镜(30),所述的PID控温系统(3)的控制端分别与所述的加热用CO2激光器(1)和1064nm激光器(2)的控制端相连,另一端与所述的铂铑热电偶(14)的输出端相连;在所述的标准黑体(4)和待测样品(22)发出辐射的前段路径上分别配有第二平行光管(27)、第一平行光管(12)。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710065972.2/,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防盗背包
- 下一篇:一种基于红外全景监测数据的集成系统及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