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钢管弯弧加工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10050960.2 | 申请日: | 2017-01-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6513476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8-25 |
发明(设计)人: | 宋福立;戴浩;田超;豆旭辉;马艺谭;牛宇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洛阳博创重科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D7/06 | 分类号: | B21D7/06 |
代理公司: | 北京高航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530 | 代理人: | 赵永强 |
地址: | 471000 ***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钢管弯弧加工装置,包括外壳主体、设置在所述外壳主体中间位置的操作凹形槽区以及和设置在所述外壳主体顶部靠近所述操作凹形槽区边缘的两组定位传动轮,所述外壳主体的内部设有一组油缸腔,所述油缸腔的顶部设有一组过油通道,且所述过油通道的底端位于所述油缸腔的内部的底部,过油通道的内部设有一组第一逆止阀,所述外壳主体的内部在位于油缸腔的顶部设有一组密闭活动腔,所述密闭活动腔的内部插入一组密封活动头,所述密封活动头的上表面的中间位置处固定一组贯穿外壳主体的连杆,所述连杆的顶部通过铰链机构连接一组操作杆的一端,所述操作杆杆体中部的底端通过铰链机构连接立柱;该装置能够在弯曲钢管时,有效减小劳动强度。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钢管 加工 装置 | ||
【主权项】:
一种钢管弯弧加工装置,包括外壳主体(1)、设置在所述外壳主体(1)中间位置的操作凹形槽区(22)以及设置在所述外壳主体(1)顶部靠近所述操作凹形槽区(22)边缘的两组定位传动轮(19),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主体(1)的内部设有一组油缸腔(2),所述油缸腔(2)的顶部设有一组过油通道(3),且所述过油通道(3)的底端位于所述油缸腔(2)的内部的底部,过油通道(3)的内部设有一组第一逆止阀(4),所述外壳主体(1)的内部在位于油缸腔(2)的顶部设有一组密闭活动腔(5),所述密闭活动腔(5)的内部插入一组密封活动头(6),所述密封活动头(6)的上表面的中间位置处固定一组贯穿外壳主体(1)的连杆(7),所述连杆(7)的顶部通过铰链机构(9)连接一组操作杆(8)的一端,所述操作杆(8)杆体中部的底端通过铰链机构(9)连接立柱(10),所述立柱(10)的底部固定在外壳主体(1)的上表面,所述外壳主体(1)的内部设有一组连通所述密闭活动腔(5)的第一通道(11),所述第一通道(11)的内部设有一组第二逆止阀(12),所述外壳主体(1)的内部在位于所述第一通道(11)的底部和油缸腔(2)之间设有一组连通第一通道(11)的底部和油缸腔(2)的第二通道(13),所述第二通道(13)的内部设有一组电子控制阀(14),所述操作凹形槽区(22)内靠近所述第一通道(11)一侧的所述外壳主体(1)上设有一组外接管(15),所述外接管(15)一端与所述第一通道(11)相连通,所述外接管(15)的另一端固定一组环形导管(16),所述环形导管(16)的内部设有连通外接管(15)的中通腔(20),所述中通腔(20)的内部设有一组挡块(21),所述挡块(21)的一端面的中间位置处固定一组贯穿环形导管(16)的环状活接杆(17),所述环状活接杆(17)在位于环形导管(16)外部的一端固定一组定位支杆(18),所述定位支杆(18)外表面上套设有转动配合连接的辅助轮(181),所述定位传动轮(19)底部的所述外壳主体(1)内设有与所述定位传动轮(19)转动配合连接的定位驱动马达(191),所述辅助轮(181)与所述定位传动轮(19)外表面均设有弹性防护层。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洛阳博创重科有限公司,未经洛阳博创重科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710050960.2/,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