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基于北斗卫星定位的文保建筑变形监测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620546667.6 | 申请日: | 2016-06-07 |
公开(公告)号: | CN205670001U | 公开(公告)日: | 2016-11-02 |
发明(设计)人: | 杨超;刘争宏;潘东峰;唐国艺;程新星;王建明;陈冉升;何丹;王强昆 | 申请(专利权)人: | 机械工业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B21/32 | 分类号: | G01B21/32;G01S19/03 |
代理公司: | 西安创知专利事务所 61213 | 代理人: | 刘崇义 |
地址: | 710043 ***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基于北斗卫星定位的文保建筑变形监测系统,包括上位监测主机、监测站、布设在地面上的基准站、布设在被监测文保建筑物上的变形监测装置和与上位监测主机通信的查询终端;基准站包括第一北斗卫星信号接收机以及分别与第一北斗卫星信号接收机连接的第一无线通信设备和第一北斗卫星信号接收天线;变形监测装置包括多个均布设在被监测文保建筑物上的变形监测单元,每个变形监测单元均包括水平位移检测单元和竖向位移检测单元,水平位移检测单元和竖向位移检测单元均与上位监测主机连接。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设计合理且安装布设方便、使用操作简便、使用效果好,能对被监测文保建筑物的变形进行实时监测,并且监测精度较高。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北斗 卫星 定位 建筑 变形 监测 系统 | ||
【主权项】:
一种基于北斗卫星定位的文保建筑变形监测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上位监测主机(3)、监测站(2)、布设在地面上的基准站(1)、布设在被监测文保建筑物上的变形监测装置(4)和与上位监测主机(3)进行双向通信的查询终端(5);所述基准站(1)包括第一北斗卫星信号接收机(1‑1)以及分别与第一北斗卫星信号接收机(1‑1)连接的第一无线通信设备(1‑2)和第一北斗卫星信号接收天线(1‑3),所述第一北斗卫星信号接收天线(1‑3)和第一无线通信设备(1‑2)的数量均为一个,且第一北斗卫星信号接收天线(1‑3)安装在第一北斗卫星信号接收机(1‑1)上;所述监测站(2)包括第二北斗卫星信号接收机(2‑1)、第二北斗卫星信号接收天线(2‑3)以及分别与第二北斗卫星信号接收机(2‑1)连接的第二无线通信设备(2‑2)和数据传输单元(2‑4),所述第二北斗卫星信号接收机(2‑1)的数量为一个,所述第二北斗卫星信号接收天线(2‑3)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二北斗卫星信号接收天线(2‑3)均与第二北斗卫星信号接收机(2‑1)连接,且多个所述第二北斗卫星信号接收天线(2‑3)分别布设在所述被监测文保建筑物周侧的多个监测点上;所述第二北斗卫星信号接收机(2‑1)通过数据传输单元(2‑4)与上位监测主机(3)连接;所述第一北斗卫星信号接收机(1‑1)通过第一无线通信设备(1‑2)和第二无线通信设备(2‑2)与第二北斗卫星信号接收机(2‑1)进行通信;所述变形监测装置(4)包括多个均布设在所述被监测文保建筑物上的变形监测单元(4‑1),每个所述变形监测单元(4‑1)均包括水平位移检测单元(4‑11)和竖向位移检测单元(4‑12),所述水平位移检测单元(4‑11)和竖向位移检测单元(4‑12)均与上位监测主机(3)连接;所述变形监测单元(4‑1)的数量与第二北斗卫星信号接收天线(2‑3)的数量相同,多个所述第二北斗卫星信号接收天线(2‑3)的布设位置分别与多个所述变形监测单元(4‑1)的布设位置一一对应,每个所述变形监测单元(4‑1)周侧均布设有一个所述第二北斗卫星信号接收天线(2‑3)。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机械工业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机械工业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620546667.6/,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悬架弹簧外形轮廓尺寸检测装置
- 下一篇:一种用于经纬仪的便于使用的脚手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