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用于力学性质及渗透率测试的煤岩试样制作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620472797.X | 申请日: | 2016-05-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5607736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9-28 |
发明(设计)人: | 张保勇;高霞;刘传海;吴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黑龙江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1/28 | 分类号: | G01N1/28 |
代理公司: | 哈尔滨市松花江专利商标事务所 23109 | 代理人: | 杨立超 |
地址: | 150022 黑龙江***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用于力学性质及渗透率测试的煤岩试样制作装置,涉及一种制作试样的实验装置。为了解决在现有的成型模具中取样时经常会出现试样损坏的情况,本实用新型包括支架、注浆模具套组、千斤顶;支架包括压紧手柄、压紧螺杆、压紧螺套、上板、两个支撑杆、两个直线轴承、浮动板、定位头、下底板;注浆模具套组包括下压头、锥套、模具、底座;两个支撑杆分别连接下底板和上板;两个直线轴承分别穿过两个直线轴承孔;两个直线轴承分别套在两个支撑杆上,并与支撑杆能够相对滑动,同时带动浮动板上下移动;注浆模具设置在浮动板和上板之间,千斤顶设置在浮动板和下底板之间;本实用新型适用于煤岩试样制作。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力学 性质 渗透 测试 试样 制作 装置 | ||
【主权项】:
用于力学性质及渗透率测试的煤岩试样制作装置,包括支架(a)、注浆模具套组(b)、千斤顶(c);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支架(a)包括压紧手柄(1)、压紧螺杆(2)、压紧螺套(4)、上板(5)、两个支撑杆(9)、两个直线轴承(14)、浮动板(15)、定位头(16)和下底板(19);所述的注浆模具套组(b)包括下压头(6)、锥套(7)、模具(8)和底座(10);下底板(19)两端对称设有两个支撑杆底端连接孔(19‑1);上板(5)中心设有压紧螺套孔(5‑2),上板(5)两端对称设有两个支撑杆顶端连接孔(5‑1);压紧螺套(4)设置在螺套孔(5‑2)中,压紧螺杆(2)穿过压紧螺套(4),通过螺纹与压紧螺套(4)配合使用,压紧螺杆(2)的顶端设置有压紧手柄(1);两个支撑杆(9)底端分别连接到下底板(19)的两个支撑杆底端连接孔(19‑1)中,两个支撑杆(9)与下底板(19)垂直设置;两个支撑杆(9)顶端分别连接到上板(5)的两个支撑杆顶端连接孔(5‑1)中,两个支撑杆(9)与上板(5)垂直设置;浮动板(15)中心设有定位头孔(15‑2),浮动板(15)两端对称设有两个直线轴承孔(15‑1);定位头(16)设置在定位头孔(15‑2)中,并且定位头一端伸出定位头孔(15‑2),即定位头一端突出浮动板(15)上平面;两个直线轴承(14)分别穿过两个直线轴承孔(15‑1);两个直线轴承(14)分别套在两个支撑杆(9)上,并与支撑杆(9)能够相对滑动,同时带动浮动板(15)上下移动;模具(8)由两个半模具体(8‑1)构成,模具(8)整体呈圆锥台状,圆锥台状中心设有通过孔;每个半模具体(8‑1)为圆锥台状的一半,两个半模具体(8‑1)的接触面上各设有一道通过槽(8‑2),两个半模具体(8‑1)构成呈圆锥台时,两个半模具体(8‑1)的两个通过槽(8‑2)构成通过孔;锥套(7)呈圆柱体状,锥套(7)中心的通过孔呈圆锥台状;并且锥套(7)通过孔的长度短于模具(8)的长度;下压头(6)包括螺杆顶压头(6‑1)和圆柱体状的下压头主体(6‑2),螺杆顶压头(6‑1)设置在下压头主体(6‑2)的上端,即螺杆顶压头(6‑1)设置在下压头主体(6‑2)靠近压紧螺杆(2)的一侧;下压头主体(6‑2)的直径小于模具(8)通过孔的内径,螺杆顶压头(6‑1)的直径大于模具(8)通过孔的内径;底座(10)呈圆柱体状,底座(10)上端面设置有锥套座槽(10‑1),底座(10)下端面设置有限位孔(10‑2),锥套座槽(10‑1)的内径大于锥套(7)直径;模具(8)设置在锥套(7)的通过孔内,锥套(7)底部设置在底座(10)的锥套座槽(10‑1)内,下压头(6)下压头主体(6‑2)位于锥套(7)的通过孔内;千斤顶(c)设置在浮动板(15)的下方、下底板(19)的上方。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黑龙江科技大学,未经黑龙江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620472797.X/,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