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深部岩体综合变孔径测孔机器人有效
申请号: | 201620322488.4 | 申请日: | 2016-04-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5720113U | 公开(公告)日: | 2016-11-23 |
发明(设计)人: | 周辉;张忠林;卢景景;张传庆;胡大伟;杨凡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1N29/265 | 分类号: | G01N29/265;G01N21/01 |
代理公司: | 武汉华旭知识产权事务所 42214 | 代理人: | 周宗贵 |
地址: | 430071 湖北***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深部岩体综合变孔径测孔机器人。它的头部的主要包括钻孔摄像头、驱动轮和头部水囊;中部主要包括电机;底部主要包括底部水囊和从动轮;整体的外部为外壳;在支杆滑座上以中间轴为圆心均匀安装三组行走驱动装置;在中部,穿过水囊支撑架的连接轴通过其底部设置的动密封件连接电机;在底部水囊的后方也设置有同轴套装的底部中心轴、弹簧和支杆滑座。本实用新型适用广,用水量极少,使用简便,可应用于深部岩体工程围岩钻孔测试,也可用于其他工程中的管道监测领域。它是一种使用更广泛,操作更便捷,测试结果更准确的综合管道测试系统装置。 | ||
搜索关键词: | 深部岩体 综合 孔径 机器人 | ||
【主权项】:
一种深部岩体综合变孔径测孔机器人,其特征在于:它的头部的主要包括钻孔摄像头(4)、驱动轮(9)和头部水囊(16);中部主要包括电机(23);底部主要包括底部水囊(24)和从动轮(25);整体的外部为外壳(20);所述的钻孔摄像头(4)设置在透明管(3)内的底座(5)上,透明管(3)的最前端以堵头(1)封闭,透明管(3)的前端内部同轴安装有反射镜(2);探头底座(5)同轴安装在中间轴(15)的前方;钻孔摄像头(4)后方的数据线利用外部的六边形的外壳(20)连接监控设备;在所述的中间轴(15)上同轴套装一个弹簧(6)和一个支杆滑座(7);该中间轴(15)的底部同轴套装在连接轴(19)的顶部;在支杆滑座(7)上以中间轴(15)为圆心均匀安装三组行走驱动装置;每组行走驱动装置主要包括头部驱动轮(9)、驱动连接板(10)、涡轮(13)和涡轮支撑座(14);头部拉紧板(12)的一端安装在支杆滑座(7)上,另一端安装在驱动连接板(10)中部的齿轮(11)的异侧面;每个驱动连接板(10)的两端分别安装驱动轮(9)和涡轮(13);每个涡轮(13)通过涡轮轴(13.1)和涡轮紧固轴(13.2)安装在涡轮支撑座(14)上;每个涡轮紧固轴(13.2)上涡轮(13)的两侧还分别设置有涡轮调整件(13.3);所述的每个涡轮(13)的外轮面与连接轴(19)的顶部接触,且三个涡轮(13)的接触点位于同一个圆周上;头部立板(18)的中心贯穿套装在连接轴(19)的颈部;三个涡轮支撑座(14)和三个驱动定位轴(8)以连接轴(19)为圆心均匀相间安装套装在头部立板(18)上;在该深部岩体综合变孔径测孔机器人的中部,穿过水囊支撑架(17)的连接轴(19)通过其底部设置的动密封件(22)连接电机(23);连接轴(19)同轴套装在水囊支撑架(17)和头部水囊(16)的中心;头部水囊(16)内设置有检测探头(21);在头部水囊(16)底部设置有充水管(31);充水管(31)的两端分别连接头部水囊(16)和底部 水囊(24);充水支管(26)的一端以三通的方式连接在充水管(31)中部,充水支管(26)的另一端延伸出整个装置的底部与外部的注水泵相连;在水囊支撑架(17)上的底部水囊(24)内设置有检测探头(21);在底部水囊(24)的后方也设置有同轴套装的底部中心轴(34)、弹簧(6)和支杆滑座(7);底部的支杆滑座(7)上以底部中心轴(34)为圆心均匀相间安装三个底部拉紧板(28)和三个驱动定位轴(8);每个底部拉紧板(28)的一端安装在支杆滑座(7)上,另一端安装在一个从动连接板(29)中部;每个从动连接板(29)的两端分别安装从动轮(25)和从动支撑座(30)上;三个从动支撑座(30)和三个底部定位轴(33)均匀相间安装在头底板立板(32)上。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620322488.4/,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