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海底光缆故障点定位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1265326.2 | 申请日: | 2016-12-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6644398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2-26 |
发明(设计)人: | 董玉明;张亮;鲁远甫;焦国华;吕建成;罗阿郁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G01M11/00 | 分类号: | G01M11/00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铭粤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304 | 代理人: | 孙伟峰 |
地址: | 518055 广东省深圳***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海底光缆故障点定位方法,包括:S01、获取初步探测信号:其中,初步探测信号在故障点有强反射光;S02、故障点初步定位:根据初步探测信号获取故障点相对于光时域反射装置的第一空间距离;S03、选择振动点:在故障点附近选择一处振动点振动光缆,记录光缆振动时光时域反射装置收到的二次探测信号;S04、振动点定位和故障点更新:根据二次探测信号和初步探测信号获取振动点相对故障点的第二空间距离,并据此更新故障点位置;S05、判断振动点信号是否淹没在故障点信号中,当振动点信号被淹没则定位完成;否则,重复步骤S03使新的振动点更靠近故障点。本发明只需在多个振动点振动海底光缆,不会对光缆产生弯曲扭转等物理性侵害,可行性高。 | ||
搜索关键词: | 振动点 故障点 探测信号 海底光缆 故障点定位 光缆 淹没 光时域反射装置 故障点位置 故障点信号 初步定位 第二空间 第一空间 光缆振动 时域反射 强反射 物理性 更新 扭转 重复 记录 | ||
【主权项】:
1.一种海底光缆故障点定位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S01、获取初步探测信号(p):启动光时域反射装置以发出脉冲光,获得反射回的初步探测信号(p),所述初步探测信号(p)在故障点(A0)有强反射光;S02、故障点初步定位:根据初步探测信号(p)获取故障点(A0)相对于光时域反射装置的第一空间距离(L),包括:S021、根据初步探测信号(p)得出故障点(A0)与光时域反射装置之间的第一纤长(a0);S022、根据第一纤长(a0)、光缆绞缩率和施工图确定故障点(A0)与光时域反射装置之间的第一空间距离(L),其中,所述施工图用于确定光缆弯折、迂回长度;S03、选择振动点(An):在故障点(A0)附近选择一处作为振动点(An)并振动光缆,记录光缆振动时光时域反射装置收到的二次探测信号(q),其中,所述振动点(An)在所述光时域反射装置与所述故障点(A0)之间;S04、振动点定位和故障点更新:根据二次探测信号(q)和初步探测信号(p)获取振动点(An)相对于故障点(A0)的第二空间距离(Ln),并据此更新故障点(A0)位置,包括:S041、矫正二次探测信号(q):对比二次探测信号(q)与初步探测信号(p)中故障点(A0)的位置,得出光时域反射装置的长度测量偏离值(d),并对二次探测信号(q)按照长度测量偏离值(d)进行平移,使二次探测信号(q)故障点(A0)的位置与初步探测信号(p)中的故障点(A0)的位置一致;S042、平移后的二次探测信号(q)减去初步探测信号(p),得出故障点(A0)与振动点(An)之间的第二纤长(ln);S043、根据第二纤长(ln)、光缆绞缩率和施工图确定故障点(A0)与振动点(An)之间的第二空间距离(Ln)及方位;S044、根据故障点(A0)与振动点(An)之间的第二空间距离(Ln)及方位反推并更新故障点(A0)的位置;S05、判断振动点(An)信号是否淹没在故障点(A0)信号中,如果振动点(An)信号被淹没,则定位完成,振动点(An)与故障点(A0)位置相同;否则,重复步骤S03,使新的振动点更靠近故障点(A0)。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未经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611265326.2/,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