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单一河道外溢式水环境治理系统及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1236843.7 | 申请日: | 2016-12-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6759073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1-29 |
发明(设计)人: | 顾正华;潘海静;李云;丁昊;范子武;廖轶鹏;周欣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大学 |
主分类号: | E02B3/00 | 分类号: | E02B3/00;E02B3/02;E02B3/10;E02F5/28;C02F3/32;H02S10/12 |
代理公司: | 杭州求是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200 | 代理人: | 张法高 |
地址: | 310058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单一河道外溢式水环境治理系统及方法。进水河段中的水体在动力泵所提供的动力作用下,提升到高处经过出水管射出,先与空气进行充分接触曝气,再通过湿地或生态浮床或者二者组合进行生态净化,然后沿着岸边明渠流回至治理河段另一端中,从而形成平面环流,使得河流的流动性得到增强,河流的溶解氧量和水环境容量得到提高;河流的流速由流量控制阀控制,动力泵和可移动清淤泵的电力由太阳能电池板、风力发电机和自备电源在配电单元的控制下互补提供,净化池底部的淤泥等污染物通过可移动清淤泵定期清理,从而提升河流的水质。本发明经济和社会效益显著,在城市化快速发展和能源、水环境危机的背景下极具研究推广价值。 | ||
搜索关键词: | 河流 水环境治理 动力泵 可移动 清淤泵 水环境 河段 河道 太阳能电池板 风力发电机 流量控制阀 充分接触 定期清理 动力作用 配电单元 溶解氧量 生态浮床 生态净化 自备电源 环流 出水管 净化池 明渠流 进水 曝气 射出 淤泥 高处 水体 污染物 岸边 湿地 水质 能源 治理 研究 | ||
【主权项】:
1.一种单一河道外溢式水环境治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单一河道与生态浮床和湿地的组合模式、单一河道与生态浮床的组合模式和单一河道与湿地的组合模式中任一形式;单一河道与生态浮床和湿地的组合模式包括:上游挡水墙(3)、中间挡水墙(4)、下游挡水墙(6)、动力泵(9)、进水管(10)、流量控制阀(11)、出水管(12)、湿地(19)、净化池入水口(20)、生态浮床(21)、明渠进水口(22)、明渠出水口(24)、可移动清淤泵(25)和清淤管道(26);在上游河段(1)和下游河段(2)之间分别设置上游挡水墙(3)、中间挡水墙(4)和下游挡水墙(6),上游挡水墙(3)和中间挡水墙(4)之间形成治理河段(5),中间挡水墙(4)和下游挡水墙(6)之间形成净化池(7);在治理河段(5)里设有进水管(10),进水管(10)连接动力泵(9),并经过流量控制阀(11)与出水管(12)相连,出水管(12)的射流经过一个或多个湿地(19)后再由净化池入水口(20)流入净化池(7),在净化池(7)里设置有若干个生态浮床(21);净化后的水体通过明渠进水口(22)以溢流的形式进入明渠(23),并通过明渠出水口(24)流回至治理河段(5)中;单一河道与生态浮床的组合模式包括:上游挡水墙(3)、中间挡水墙(4)、下游挡水墙(6)、动力泵(9)、进水管(10)、流量控制阀(11)、出水管(12)、生态浮床(21)、明渠进水口(22)、明渠出水口(24)、可移动清淤泵(25)和清淤管道(26);在上游河段(1)和下游河段(2)之间分别设置上游挡水墙(3)、中间挡水墙(4)和下游挡水墙(6),上游挡水墙(3)和中间挡水墙(4)之间形成治理河段(5),中间挡水墙(4)和下游挡水墙(6)之间形成净化池(7);在治理河段(5)里设有进水管(10),进水管(10)连接动力泵(9),并经过流量控制阀(11)与出水管(12)相连,出水管(12)的射流进入净化池(7),在净化池(7)里设置有若干个生态浮床(21);净化后的水体通过明渠进水口(22)以溢流的形式进入明渠(23),并通过明渠出水口(24)流回至治理河段(5)中;单一河道与湿地的组合模式包括:上游挡水墙(3)、中间挡水墙(4)、下游挡水墙(6)、动力泵(9)、进水管(10)、流量控制阀(11)、出水管(12)、湿地(19)、净化池入水口(20)、明渠进水口(22)、明渠出水口(24)、可移动清淤泵(25)和清淤管道(26);在上游河段(1)和下游河段(2)之间分别设置上游挡水墙(3)、中间挡水墙(4)和下游挡水墙(6),上游挡水墙(3)和中间挡水墙(4)之间形成治理河段(5),中间挡水墙(4)和下游挡水墙(6)之间形成净化池(7);在治理河段(5)里设有进水管(10),进水管(10)连接动力泵(9),并经过流量控制阀(11)与出水管(12)相连,出水管(12)的射流经过一个或多个湿地(19)净化,然后通过净化池入水口(20)流入净化池(7),再通过明渠进水口(22)以溢流的形式进入明渠(23),并通过明渠出水口(24)流回至治理河段(5)中。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大学,未经浙江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611236843.7/,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