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纬向管状织物的生产工艺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611180475.9 申请日: 2016-12-19
公开(公告)号: CN106854790B 公开(公告)日: 2019-02-12
发明(设计)人: 瞿建新;隋全侠;顾桂新;陆锦明 申请(专利权)人: 江苏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主分类号: D03D3/02 分类号: D03D3/02;D03D13/00;D03D15/00;D02H3/00;D06M15/333;D06M15/11;D03D47/40
代理公司: 南京瑞弘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49 代理人: 徐激波
地址: 226000 *** 国省代码: 江苏;32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发明公开了一种纬向管状织物的生产工艺,包括如下步骤:织物设计→络筒→整经→浆纱→穿综→织造→后整理。本发明将经纱分成地经纱和起管经纱,在纬向起管处只有起管经纱与纬纱交织,地经纱在织物的反面形成经向浮长;利用GA747剑杆织机的双轴织造,通过卷取机构撑头的抬起,使织口后移,纬纱在经浮长线上产生滑移,织物反面的经浮长线被压缩,织物正面隆起,形成纬向管子;对于纬向管状织物的布边不平整问题,从减少边纱根数、减少边纱交织次数及减少纬管处布边纱与纬纱交织的根数三个方面进行着手,使纬管织物布边平整,通过采取一系列技术措施,最终可以保证产品的顺利生产,达到了预期效果。
搜索关键词: 纬向 纬纱 管状织物 布边 经纱 地经纱 浮长线 边纱 根数 纬管 生产工艺 平整 技术措施 剑杆织机 卷取机构 双轴织造 织物反面 织物设计 织物正面 后整理 织造 管子 隆起 撑头 穿综 浮长 后移 滑移 浆纱 经向 络筒 抬起 整经 织口 压缩 保证 生产
【主权项】:
1.一种纬向管状织物的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织物设计→络筒→整经→浆纱→穿综→织造→后整理;(1)织物设计设计时为区分纬向管状织物的起始与结束位置,在纬管开始处和纬管结束处,各织入2根蓝色的纬纱,代表纬向管状织物的起讫点,以防止纹纸冲孔时发生位置偏差,影响织物的质量,纬向管状织物的基础组织是平纹组织;织物的规格如下:坯布幅宽为155.3cm,坯布经密为305根/10cm,上机筘幅为168cm,筘号为141齿/10cm,坯布地组织处的纬密为264根/10cm,织机的纬密齿轮根据地组织处的纬密设计,不需要考虑织物的平均纬密及形成管子的纬纱根数;织物的总经根数为4744根,边纱每边9*2根,地经纱和起管经纱均为2363根,按1:1排列;(2)络筒选用GA014MD型槽筒式络筒机,本织物的经纱为40S单纱,络筒速度设定为575m/min,纬纱为32S单纱,络筒速度设定为643m/min,张力垫圈选用中等重量的张力垫圈,为保证织物的质量,使用手持式空气捻接器接头;(3)整经选用GA121A分批整经机,本织物的经纱为40S,选用的整经速度为500m/min,张力装置为双柱圆盘式,通过改变包围角调节张力,张力调节分成11挡,本织物整经时,筒子架分成4段,最前段张力为6档,由前向后,附加张力依次降一档设置;(4)浆纱选用ASG365型两单元浆纱机,浆纱工艺为:PVA 1799 50%,TB225变性淀粉50%,浆液含固率7%~7.5%,粘度11s~13s,上浆率为8%,前压浆辊的压力为16KN,后压浆辊的压力为12KN,浆槽温度控制在85℃~90℃;(5)穿综织物总经根数为4774根,使用4页综,采用分区穿综法,地综穿在前区,使用1‑2页综;起管经纱穿在后区,使用3‑4页综;边经穿在1‑2页综;插筘时每筘2入,一根地经纱,一根起管经纱,停经片使用4排;(6)织造选用GA747型剑杆织机织制,织机速度为204r/min;开口时间为295°,进剑时间为75°,纬纱释放时间与开口时间相同,纬纱释放长度为上机筘幅+12CM,废边纱根数为16根,后梁高度为70mm;双轴织造:经纱有两个系统,地经纱和起管经纱,不起管时,地经纱和起管经纱没有区别,一起与纬纱正常交织,形成地组织;当织制到起管处时,地经纱与纬纱不交织,只有起管的经纱与纬纱交织,导致地经纱和起管经纱织缩不一样,形成纬向管子时,起管经纱还需要急送经,因此起管经纱与地经纱的织缩差异非常大,需要用双轴织造,地经纱张力较大,使用织机原有的送经机构;起管经纱张力较小,使用摩擦力控制送经,起管经纱的织轴,装在后梁的上方,与后梁的距离控制在6‑8cm;纬向管子的形成:使用停卷的方法控制纬向管子的形成,织物组织使用1‑4页综,使用第五页综控制纬向管子的形成;纬向管子的形成由多臂机构控制,当织物织制到一根纬向管子结束处,也就是本织物织制到第二组2根蓝色纱线时,通过多臂机构、钢丝绳、导向轮将卷取机构的撑头拉起,卷取机构失去撑头支撑后,在布面张力的作用下,蜗轮蜗杆卷取机构倒转,织口后移,由于地经纱与纬纱没有交织,在织物反面,形成的都是经浮长线,当钢筘将蓝色纬纱打向织口时,由于织口后移,纬纱在经浮长线上产生滑移,织物反面的经浮长线被压缩;起管经纱与纬纱交织,形成的织物,在织物的正面,由于反面经浮长线的被压缩,织物正面凸起,形成管子;为了防止纬向管子由于上机张力的拉力,凸起的管子变小,要保证连续打紧二根蓝色纬纱后,再放下卷取撑头,才能保证纬向管状织物的质量;纬向管子长度控制:使用停卷方法控制的纬向管子,形成纬管的经浮长线的长度要控制在6mm以内;上机张力:起管经纱的上机张力,由摩擦力控制,起管时,既要急送经,又要防止形成管子时由于起管经纱的张力,导致管子变小,布的质量、观感变差,因此起管经纱的张力要尽量偏小控制;地经纱的单纱平均张力要偏大控制,原因在于:形成纬向管子时,纬纱在经纱上产生滑移,经浮长线被压缩时,地经纱必须绷紧,才能形成成形良好的管子,地经张力小,容易在织物反面形成稀弄;本织物织制时,由于地经纱只有2300多根,且经纱较细,因此两侧的张力重锤杆上,各配置一只2.5kg的张力重锤;织物的布边:纬向管状织物的布边不易平整,本织物的地组织处成品纬密为292根/10cm,而管子处,织物的宽度只有2mm,纬纱根数达到29根,织物的纬密增加到1450根/10cm,如果每根纬纱都与布边交织,布边是不能平整的,因此本织物布边生产时,从三个方面着手,一是减少布边纱的根数,每边布边仅用9根边经纱;二是减少布边纱的交织次数,布边采用平纹+纬重平作为布边,这样尽量减少布边纱的交织次数;三是织制到纬向管子处时,只让一半的纬纱参与与布边纱的交织,并且这一半纬纱形成布边时,当成一根纬纱,与布边纱交织;另一半纬纱不参与布边纱的交织,但需要让废边纱夹住,防止这些纬纱纱尾侵入布边,影响织物的质量。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未经江苏工程职业技术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611180475.9/,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