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地理位置的车联网机会路由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1072155.1 | 申请日: | 2016-11-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6535280B | 公开(公告)日: | 2019-10-18 |
发明(设计)人: | 胡斌杰;冯有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南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H04W40/12 | 分类号: | H04W40/12;H04W40/18;H04W40/22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华学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245 | 代理人: | 罗观祥 |
地址: | 511458 广东省广州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地理位置的车联网机会路由方法;包括根据车辆节点周围的邻居节点数选择不同的转发策略,若邻居节点数较多,则选择贪婪转发策略减少副本的扩散和网络资源的浪费;若邻居节点数较少,则选择二分发机制扩散传输,提高消息的投递率。在选择中继节点时,根据节点的地理位置、转发历史、速度信息计算出每个车辆候选节点的转发权重,权重最大的作为最佳的中继节点。本发明针对不同的实时环境选择不同的转发策略,并且根据权重计算公式计算出最佳的中继节点,在邻居节点数较多时,能够降低时延,减少网络开销;在邻居节点数较少时,能够提高消息的投递率,同时由于邻居节点数较少,二分发机制扩散传输策略不会对网络资源造成压力。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地理位置 联网 机会 路由 方法 | ||
【主权项】:
1.一种基于地理位置的车联网机会路由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1)当车辆节点发起通信或者需要转发消息时,先对实时的道路环境做出判断,通过车辆节点向周围广播的信息获取周围的邻居节点数,并获取邻居节点的位置、转发历史和速度信息;根据城市车辆行驶安全距离为100m,在一跳传输距离为500m的情况下,双向行驶道路的车辆密集阈值M规定为500/100*2=10;如果车辆节点A周围的邻居节点数达到了阈值10,车辆节点的转发策略选择贪婪转发;如果车辆节点A周围的邻居节点数没有达到阈值10,车辆节点A转发策略选择二分发机制扩散传输;(2)进入贪婪转发时,候选节点要根据权重计算公式(1)计算其权重W:W=n1×Distance+n2×Angle+n3×History+n4×Velocity (1)其中Distance为本地节点与候选节点的相对距离,其计算公式如下:
Angel为角度因子,计算公式如下:
History为历史信用值,初始值为0,每成功转发一次则增加0.1,最大值为1;Velocity为表示候选节点的行驶速度与车辆额定最大速度的比值,靠近目的节点为正,远离目的节点则为负;计算每个候选节点权重W时,规定每一个因素所占的比重大小比较为Distance>Velocity>Angel>History,同时n1+n2+n3+n4=1,参数设置为n1=0.4,n2=0.3,n3=0.2,n4=0.1;发起通信的源节点向目的节点发送消息,此时要计算候选节点A和候选节点B的权重,选择其中一个作为中继节点进行转发;假设候选节点A与目的节点的距离为d1,夹角为α,历史信用值为h1,行驶速度为v1;假设候选节点B与目的节点的距离为d2,夹角为β,历史信用值为h2,行驶速度为v2;若此时额定最大速度为vm,源节点与目的节点的距离为d,那么此时候选节点A权重W1和候选节点B权重W2分别为:![]()
若W1大于W2,则选择候选节点A作为中继节点进行转发消息;若W1小于W2,则选择候选节点B作为中继节点进行转发消息;若W1等于W2,则随机选择候选节点A或候选节点B作为中继节点进行转发消息;实际通信中,计算包括本地节点在内的所有车辆候选节点,若本地节点具有最大的权重,则把消息存储起来直到遇到下一个权重更大的车辆节点;(3)进入二分发机制扩散传输时,根据公式(4)和公式(5)计算每一个候选节点的权重,然后选择权重最大的2个候选节点进行转发,如果本地节点一直处在稀疏区域,则每次转发都选择权重最大的2个候选节点,直到网络中副本的数量达到阈值10,此时则自动转为贪婪转发;(4)目的节点接收到来自源节点的消息后,则广播确认消息,携带该消息副本的车辆节点接收到确认消息后立刻丢弃该消息副本,不再进行转发。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南理工大学,未经华南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611072155.1/,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电力负荷智能控制系统及其激活管理方法
- 下一篇:一种输变电设备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