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养殖尾水再生利用的水上稻作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1020465.9 | 申请日: | 2016-11-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6630385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4-02 |
发明(设计)人: | 李谷;高毛林;陶玲;李晓莉 | 申请(专利权)人: | 双鱼(武汉)水生态科技有限公司;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水产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C02F9/14 | 分类号: | C02F9/14;A01G22/22;C02F103/20 |
代理公司: | 荆州市亚德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42216 | 代理人: | 陈德斌 |
地址: | 430223 湖北省武汉市武汉东湖新技术开***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涉及一种养殖尾水再生利用的水上稻作方法;属养殖废水处理技术领域;本发明是将养殖池塘的废水经集水井、滤池和修饰塘净化后再次回用,净化过程中的废水可进行水稻的种植,并通过水稻发达的根系吸附拦截废水中的固体颗粒,使水稻根部形很成的好氧/缺氧区以促进硝化和反硝化的反应进程,本发明结合了曝气生物滤池有机物容积负荷高、水力负荷大、水力停留时间短等特点,相对减少了投资运行和维护成本;提高了废水净化效果。本发明通过将养殖池塘废水引入种植池,不仅净化了水质,同时也为种植池中的水稻生长提供了营养物质,将水质净化和经济作物种植有机的结合起来,实现不同生物之间的共生互利关系,营养物质得到循环。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养殖 再生 利用 水上 方法 | ||
【主权项】:
1.一种养殖尾水再生利用的水上稻作方法, 其特征在于: 它包括以下步骤:1)、将水上稻作系统中的养殖池塘中的养殖废水通过涵管经暗渠排入集水井(4)中,以进行粗过滤和沉降;2)、经粗过滤和沉降的废水通过进水提升泵提升,经管道流入种植池(1)的进水管;并溢流进入楔形配水槽以对种植池(1)进行均匀的布水;3)、溢流入种植池(1)的废水首先经进水端卵石滤层(7)进行再次过滤,以进一步去除集水井(4)未能过滤的固体颗粒物质;4)、经进水端卵石滤层(7)粗过滤的废水进入种植池(1),种植池(1)底部铺设有基质(9),基质(9)上方通过陶粒浮板(12)种植有水稻(21),种植池(1)中陶粒浮板(12)的覆盖率控制在50%~70%;通过种植池(1)底部基质(9)的间隙和水稻根区陶粒基质间隙的生物膜,可将大分子含氮有机物分解为小分子无机物释放到外层水体,以促进植物吸收作用,同时发达的水稻根系对废水中残留的颗粒物质能起到明显的截留,以实现废水的再次净化;5)、水稻(21)在种植过程中,在水稻(21)返青期前需控制种植池(1)水力负荷不低于1.16 m3/(m2·d),并于分蘖期、抽穗期、扬花期和灌浆期喷施叶面肥,以保证水稻(21)营养需求;6)、水稻(21)在种植过程中种植池(1)内的废水,一是通过种植池(1)底部基质的间隙和水稻根区陶粒基质间隙的生物膜进行硝化反硝化作用,二是同时控制与总曝气管连通过的鼓风机的运行时间,以控制对种植池(1)的曝气强度,使其在合适的气水比条件下,促使种植池(1)内部能够形成较完善的厌氧‑缺氧‑好氧区,由此增加内部微生物活性,实现同步硝化和反硝化过程,以对废水进行净化;7)、种植池(1)中完成再次净化的废水经收水端卵石滤层(8)又一次过滤后,通过总收水管(14)与溢流管(15)连接流入收水池(3),然后经收水池(3)一侧暗管流入修饰塘(16);8)、向修饰塘(16)分别添加硅藻藻种和硅藻促生剂,利用未被种植池降解的营养物质进行硅藻培育,提升修饰塘(16)中水体溶氧,处理过后的水体由修饰塘(16)的出水口,通过与出水口连通的地下砼管回流入养殖池塘进水沟,再以跌水的方式回流入养殖池塘回用,从而完成一次废水净化循环;如此反复,完成养殖池塘的养殖废水净化和净化过程中的水稻种植;步骤5)水稻种植过程包括:1)、品种选择:选择生长期能够覆盖养殖生物主要养殖期,矮梗,高质高产的品种,并按常规方法进行育秧;2)、移栽:在秧龄为30‑35天时,采用人工进行移栽,每个定植篮移栽2‑3个秧苗,并用陶粒固定秧苗植株;3)、施肥:由于种植池(1)中没有土壤基质,因此不宜按照传统稻田种植的施肥方式;总体按照N:P:K=1:0.5:1.2的比例进行施肥;4)、叶面肥喷施:根据水稻(21)生长情况,适时适量喷洒叶面肥进行补充;从移栽到收获,水稻生长分为分蘖期、拔节期、孕穗期、抽穗期、灌浆期、黄熟期,根据各时期水稻生长情况进行适时适量的追肥;施肥量按照水稻生长前期多,后期少的原则;追肥氮磷钾比例与基肥一致,或根据水稻营养元素实际缺乏情况按照营养元素缺乏症检索表进行调整;5)、病害防治:种植池(1)水稻病害相对传统农田较少,其防治方法与传统方法种植水稻一致,在喷洒农药后应保持3—5天不换水;6)、水位管理:基肥施加后,种植池(1)停止进排水,仅开启曝气装置,保持3‑5天至水稻返青;水稻够苗后,为抑制无效分蘖,种植池(1)暂停运行,排空晒田;晒田程度与传统水稻种植一致;晒田完成后即可恢复运行;水稻(21)收割前一周,种植池(1)排空,暂停运行,水稻收割后恢复运行;7)、水稻收割:水稻(21)种植过程中的杂草主要采用人工清除,水稻(21)成熟后采用人工收割;水稻(21)收割后取出陶粒浮板(12)中的定植篮(13),将定植篮(13)中的稻草根拔除。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双鱼(武汉)水生态科技有限公司;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水产研究所,未经双鱼(武汉)水生态科技有限公司;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水产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611020465.9/,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