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大动态快中子产额测量系统的实现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0976579.4 | 申请日: | 2016-11-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6371133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4-02 |
发明(设计)人: | 曹磊峰;滕建;范全平;闫永宏;朱斌;刘红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激光聚变研究中心 |
主分类号: | G01T3/06 | 分类号: | G01T3/06 |
代理公司: | 成都众恒智合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39 | 代理人: | 刘华平 |
地址: | 621700***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大动态快中子产额测量系统,包括微米级毛细管闪烁体阵列、光纤光锥、ICCD和图像采集处理系统;微米级毛细管闪烁体阵列中的毛细管内灌装有液体闪烁剂,用于实现中子信号—质子信号—可见光信号的顺序转换,并将可见光信号传输至光纤光锥;光纤光锥用于将可见光信号传输至ICCD上,实现微米级毛细管闪烁体阵列与ICCD的像素匹配;ICCD用于记录可见光信号;图像采集处理系统用于采集ICCD上的可见光信号,并实现质子径迹的提取。本发明很好地解决了现有技术难以获得同一方位的大动态诊断及抗伽马辐射噪声能力较弱的问题,其具有高于104的量程范围,比目前通用的中子产额探测器至少高出2个量级。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动态 快中子 测量 系统 及其 实现 方法 | ||
【主权项】:
1.一种大动态快中子产额测量系统的实现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微米级毛细管闪烁体阵列(1)、光纤光锥(2)、ICCD(3)和图像采集处理系统(4),其中:微米级毛细管闪烁体阵列,其中的毛细管内灌装有液体闪烁剂,用于实现中子信号‑质子信号‑可见光信号的顺序转换,并将可见光信号传输至光纤光锥;光纤光锥,用于将可见光信号传输至ICCD上,实现微米级毛细管闪烁体阵列与ICCD的像素匹配;ICCD,用于记录可见光信号;图像采集处理系统,用于采集ICCD上的可见光信号,并实现质子径迹的提取;所述的实现方法则包括以下步骤:(1)实验产生的快中子被传输至微米级毛细管闪烁体阵列中,中子与毛细管中的液体闪烁剂作用,产生反冲质子;(2)反冲质子与闪烁剂中的发光材料相互作用,产生可见光信号,并由微米级毛细管闪烁体阵列导出至光纤光锥;(3)光纤光锥将接收的可见光信号通过光波波导匹配传输到ICCD上,实现可见光信号的记录;(4)图像采集处理系统采集ICCD上的可见光信号,然后根据hough变换算法实现质子径迹的提取,完成中子产额的测量。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激光聚变研究中心,未经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激光聚变研究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610976579.4/,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