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变频交流电位降法的金属管道缺陷检测技术在审
申请号: | 201610974741.9 | 申请日: | 2016-11-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6501318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3-15 |
发明(设计)人: | 甘芳吉;万正军;廖俊必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27/00 | 分类号: | G01N27/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10065 四川***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一种基于变频交流电位降法的金属管道缺陷检测技术,属于无损检测技术领域。在被测金属管道(3)待测区域两端安装激励电流电极(1),在待测区域安装测量电极(2),通过激励电流电极(1)向被测管道(3)施加不同频率的交流激励电流,由于趋肤效应的存在,当激励电流频率较高时,趋肤电流(4)仅存在于靠近金属管道外壁的浅层里,随着频率的降低,趋肤电流(4)将存在于整个金属管壁中;缺陷(5)的存在会影响趋肤电流(4)的分布,也即是影响了测量电极(2)之间电压的幅值,通过对电压的微分求导即可求出缺陷的深度信息。本技术不需要测量原始电压、参考电压和原始壁厚等,能够有效克服系统漂移、原始壁厚测量误差对测量造成的影响。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变频 交流 电位 金属 管道 缺陷 检测 技术 | ||
【主权项】:
一种基于变频交流电位降法的金属管道缺陷检测技术,在金属管道轴向上布置两个电极,用于施加激励电流;在电流激励电极内侧布置测量电极,轴向上两个相邻的测量电极构成一对测量电极对;然后按照以下步骤求解缺陷深度:(1)向被测管道施加频率从高到低的交流激励电流,依次测量并记录下每个频率点对应的测量电极对之间的电压,将这一系列电压命名为为V f;(2)将测量得到的一系列电压V f进行微分求导,计算出极值点E ;(3)利用下面的公式即可计算得到被测管道的缺陷d : d =‑0.029E +1.462.。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大学,未经四川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610974741.9/,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