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CO原料气脱氢净化工艺中规避临氧爆炸风险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0972513.8 | 申请日: | 2016-11-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6554015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9-28 |
发明(设计)人: | 姚元根;乔路阳;周张锋;宗珊珊;崔国静;吴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C01B32/40 | 分类号: | C01B32/40 |
代理公司: | 北京思海天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03 | 代理人: | 何俊玲 |
地址: | 350002 福建***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CO原料气脱氢净化工艺中规避临氧爆炸风险的方法,CO原料气脱氢净化反应体系是通过O2与H2的选择性氧化反应脱除高浓度CO原料气中的H2杂质,在反应的初始阶段,体系中存在CO和H2等可燃性气体,在反应过程中还可能产生CH4等低碳烃类,这些气体在一定的浓度区间极容易与体系中的O2发生临氧爆炸。本发明针对CO原料气中氢气含量及脱氢净化工艺的反应特性,综合考虑在反应运行期间可能造成混合气爆炸极限宽化的各种情况,给出了相应解决方案及相关的工艺操作参数。该方法简单有效,针对性强,能有效规避在工艺操作周期中可能出现的临氧爆炸风险,保障CO原料气脱氢净化工艺在小试阶段、模试阶段、中试阶段乃至工业化阶段的安全运行。 | ||
搜索关键词: | co 原料 脱氢 净化 工艺 规避 爆炸 风险 方法 | ||
【主权项】:
1.一种CO原料气脱氢净化工艺中规避临氧爆炸风险的方法,具体工艺步骤如下:A.在反应的启动阶段,首先引入N2或Ar惰性气体充满反应床层,然后缓慢升温至设定的反应温度90~140℃,待达到设定温度后,按500~3000h‑1的空速向体系中通入待处理的原料气;待原料气流速和体系压力稳定后,再向体系中引入O2,为达到最佳的脱氢效果和规避临氧爆炸极限的平衡点,O2与H2的进料比设定为O2/H2=3~8:4;所述的原料气中CO含量为90~99.9vol.%,H2含量为0.1~10vol.%;B.在反应运行的前期和中期,催化剂在0.1~0.4MPa、90~120℃就达到最佳脱氢活性;为防止混合气的爆炸极限发生宽化,此时需要密切监控O2流量、反应温度和压力的变化,使混合气远离爆炸极限;即,当反应床层温度超出加热温度40~70℃时,将O2与H2的进料比调整至O2/H2=2~4:4;当反应床层温度超出加热温度70~100℃时,将O2与H2的进料比调整至O2/H2=0.5~3:4;当反应床层温度超出加热温度100℃以上时,应迅速切断O2,并增大CO原料气空速;当反应床层压力突增并超过CO原料气进气压力时,应迅速切断CO原料气和O2气源,同时通入冷的高压N2或Ar降温;C.在反应运行的末期,催化剂的活性和选择性都有所降低,混合气中CO2和CH4的含量明显增加,根据初始CO中H2含量的不同,CO2的含量为0.1~3vol.%,CH4的含量为0.1~5vol.%,为保证催化剂的活性,需要将反应温度升至120~180℃,此时温度和压力的调整会使爆炸极限出现宽化,需要将O2与H2的进料比调整至O2/H2=0~2:4;D.在装置正常停车检修或遇故障紧急停车时,首先切断O2气源,通过气相色谱不断对尾气进行检测,当尾气中O2组分的浓度低于1000ppm时切断原料气气源并关闭加热装置,同时通入N2或Ar惰性气体不断吹扫和置换床层中的反应气体,惰性气体的空速控制在1800~2200h‑1;在降温过程中,通过气相色谱不断对尾气进行检测,当检测不到CO和H2组分时且床层降至室温时,将气液分离器中的液体完全放空,最后切断惰性气体气源并关闭冷凝循环泵。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610972513.8/,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