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甲砜霉素分子印迹电化学传感器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610944433.1 | 申请日: | 2016-11-02 |
公开(公告)号: | CN106525932B | 公开(公告)日: | 2019-10-11 |
发明(设计)人: | 杨光明;刘卫;徐世娟;陈显兰;石玲 | 申请(专利权)人: | 红河学院 |
主分类号: | G01N27/30 | 分类号: | G01N27/30 |
代理公司: | 北京商专永信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00 | 代理人: | 邢若兰;高之波 |
地址: | 661100 云南省红河哈尼***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甲砜霉素分子印迹电化学传感器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采用水热一步法制备多孔石墨烯‑二硫化钼纳米花状复合物,并将其滴涂到L型玻碳电极表面。利用氨基化多壁碳纳米管及多孔Pt‑Pd纳米颗粒分散进一步提高电极的印迹表面积及加强修饰界面的稳定性,从而获得三维多孔的印迹基底。以甲砜霉素为模板分子,邻二苯胺为功能单体,循环伏安法制备印迹膜;以抗坏血酸为光电化学探针,构建检测甲砜霉素的电化学传感器。该传感器对甲砜霉素具有良好的响应,其线性范围为1.0×10‑9‑3.5×10‑6mol L‑1,检测下限为5.0×10‑9mol L‑1。传感器可用于肉类样品及饲料样品甲砜霉素检测。 | ||
搜索关键词: | 甲砜霉素 电化学传感器 分子印迹 传感器 印迹 制备 检测 玻碳电极表面 多壁碳纳米管 纳米颗粒分散 一步法制备 多孔石墨 二硫化钼 功能单体 光电化学 抗坏血酸 模板分子 纳米花状 肉类样品 三维多孔 饲料样品 电极 氨基化 二苯胺 复合物 印迹膜 滴涂 构建 基底 可用 水热 探针 修饰 应用 响应 | ||
【主权项】:
1.一种甲砜霉素分子印迹电化学传感器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制备多孔Pt‑Pd纳米颗粒;步骤2、制备多孔石墨烯‑二硫化钼纳米花状复合物;步骤3、用多孔石墨烯‑二硫化钼纳米花状复合物、氨基化多壁碳纳米管及多孔Pt‑Pd纳米颗粒修饰L型玻碳电极;步骤4、将修饰后的L型玻碳电极以邻苯二胺为功能单体和甲砜霉素为模板分子,循环伏安制备分子印迹修饰电极;再洗脱除去聚合膜中的模板分子,得到甲砜霉素分子印迹膜修饰电极;其中,步骤2中制备多孔石墨烯‑二硫化钼纳米花状复合物,具体为:步骤2.1、多孔氧化石墨烯的制备:在磁力搅拌下,将KMnO4加入氧化石墨烯分散液中,使其反应12h,其中,KMnO4与氧化石墨烯分散液的质量比为8:1‑15:1;然后,将HCl和H2O2加入到上述反应溶液中,继续反应3h,其中氧化石墨烯分散液与HCl与H2O2的体积比均为2:1‑4:1;反应结束后,将所得产物离心分离、水洗,置于真空干燥器在55‑60℃下干燥;制备得到多孔氧化石墨烯分散液;步骤2.2、多孔石墨烯‑二硫化钼纳米花复合物的制备:将(NH4)6Mo7O2·4H2O和硫脲溶解到多孔氧化石墨烯分散液中,再将上述混合液转移至反应釜中,210‑230℃下反应12h;其中,(NH4)6Mo7O2·4H2O与多孔氧化石墨烯质量比为4:1‑1:1;硫脲与多孔氧化石墨烯质量比为50:1‑30:1;反应结束后,将所得产物离心分离、水洗,置于真空干燥器在55‑65℃下干燥,制备得到多孔石墨烯‑二硫化钼纳米花状复合物;HCl与H2O2的质量百分浓度分别为36%和30%。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红河学院,未经红河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610944433.1/,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