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页岩油吸附量与可动量评价模型及其建立、应用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0934886.6 | 申请日: | 2016-11-01 |
公开(公告)号: | CN106547966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7-05 |
发明(设计)人: | 李俊乾;卢双舫;张鹏飞;薛海涛;张婕;谢柳娟;王民;李吉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
主分类号: | G06F17/50 | 分类号: | G06F17/50;G01N33/24;G01N33/28 |
代理公司: | 青岛发思特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7212 | 代理人: | 巩同海;刘娜 |
地址: | 266580 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属于页岩油赋存及其定量评价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页岩油吸附量与可动量评价模型及其建立、应用方法。本发明基于毛细凝聚理论,建立了实验室条件下的页岩油吸附量和可动量评价模型,据此可定量计算页岩油吸附量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页岩 吸附 动量 评价 模型 及其 建立 应用 方法 | ||
【主权项】:
1.一种页岩油吸附量与可动量评价模型的建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步骤S1:在某一相对压力P/P0条件下烃蒸汽吸附过程中,将多孔介质的储集空间划分为4部分,分别为:d0<dh为无效孔;dh≤d1≤2hn孔隙内完全发生吸附作用;2hn<d2≤dk孔隙内主要发生吸附和毛细凝聚作用,该部分孔隙内可能不完全被吸附或凝聚状态烃充满而存在一些气态烃;dk<d3≤dmax孔隙内主要发生吸附作用,其余空间为气态烃;其中,烃分子截面宽度为dh,在该相对压力下发生毛细凝聚时对应的孔隙直径为dk,多孔介质最大孔径为dmax;步骤S2:假设多孔介质等效的平均直径为d,所有孔隙具有总比表面积S,将以比表面积计算的吸附体积,以一定转换因子转换为由直径d的等效孔隙直接计算的吸附体积,在样品内部不考虑孔径分布的特征,而是以平均直径进行等效计算;步骤S3:在该P/P0下,实验测试的多孔介质孔隙内的烃赋存总量Qt为烃吸附量Qa和可动量Qc之和:Qt=Qa+Qc (1)式中,Qt、Qa和Qc单位均为mg/g;步骤S4:假设dh≤d1≤2hn孔隙内平均吸附层数为
2hn<d2≤dk和dk<d3≤dmax孔隙内吸附层数为n,吸附厚度为h,假设多孔介质所有孔隙内的吸附相密度均相等;dh≤d1≤2hn孔隙内吸附体积Va1为:
2hn<d2≤dk和dk<d3≤dmax孔隙内吸附体积Va2为:Va2=(S2+S3)hn (3)总的烃吸附量表示为:
式中,α为校正因子;S1为dh≤d1≤2hn孔隙的比表面积,m2/g;S2为2hn<d2≤dk孔隙的比表面积,m2/g;S3为dk<d3≤dmax孔隙的比表面积,m2/g;ρ1为吸附相密度,cm3/g;当孔隙形态为球形、柱状和平行板状时,α为孔隙平均直径的线性函数,表示为:α=kd (5)其中,k反映了流体‑介质的吸附能力和孔隙形状,0<k<1/d,单位为nm‑1;将式(5)代入式(4)得总的吸附量为:
步骤S5:假设2hn≤d2≤dk孔径范围内仅一定比例的体积βV2贡献了毛细凝聚和吸附作用,毛细凝聚所占的体积为有效总体积βV2减去有效吸附的体积,即Qc=(βV2‑kdS2hn)ρ2 (7)式中,V2为2hn<d2≤dk孔隙的总体积,cm3/g;ρ2为毛细凝聚部分的密度,cm3/g;β为孔体积V2发生吸附和毛细凝聚的比例,0<β≤1,当P/P0=1时,β为1;步骤S6:联立式(1)、(6)和(7)即可计算出页岩油吸附量和可动量,并求和计算出实验条件下烃赋存总量:Qt=kd(V1ρ1+hn(S2(ρ1‑ρ2)+S3ρ1))+βV2ρ2。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未经中国石油大学(华东)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610934886.6/,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电阻丝加热节温器及发动机冷却系统
- 下一篇:节温器、发动机冷却系统和车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