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压铸模浇注参数化设计系统及其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0850612.9 | 申请日: | 2016-09-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6649932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8-30 |
发明(设计)人: | 董玉德;凌乐舒;朱冠群;杨光辉;张昌浩;张恒 | 申请(专利权)人: | 合肥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G06F17/50 | 分类号: | G06F17/50 |
代理公司: | 安徽省合肥新安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4101 | 代理人: | 陆丽莉;何梅生 |
地址: | 230009 安***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压铸模浇注参数化设计系统及其方法,包括:浇口设计模块、流道设计模块、3D浇道设计模块、排溢系统设计模块、分析修改设计模块;浇口设计模块包括:扇型浇口设计单元、切型浇口设计单元、内浇口设计单元;流道设计模块包括:分支流道设计单元、台阶流道设计单元、分流锥设计单元、料饼设计单元、流道连接设计单元;3D浇道设计模块包括:3D扇型浇口设计单元、3D流道设计单元、3D切型浇口设计单元、3D内浇口设计单元;排溢系统设计模块包括:渣包设计单元、排气设计单元;分析修改设计模块包括:剖面变化分析设计单元、特征变参数修改设计单元。本发明很好的规范了浇注系统设计流程,缩短了浇注系统设计时间,提高了设计效率和质量。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压铸 浇注 参数 设计 系统 及其 方法 | ||
【主权项】:
1.一种压铸模浇注参数化设计系统,其特征包括:浇口设计模块、流道设计模块、3D浇道设计模块、排溢系统设计模块、分析修改设计模块;所述浇口设计模块包括:扇型浇口设计单元、切型浇口设计单元、内浇口设计单元;所述内浇口设计单元又分为基于扇型浇口的内浇口设计单元和基于切型浇口的内浇口设计单元;所述流道设计模块包括:分支流道设计单元、台阶流道设计单元、分流锥设计单元、料饼设计单元、流道连接设计单元;所述3D浇道设计模块包括:3D扇型浇口设计单元、3D流道设计单元、3D切型浇口设计单元、3D内浇口设计单元;所述排溢系统设计模块包括:渣包设计单元、排气设计单元;所述分析修改设计模块包括:剖面变化分析设计单元、特征变参数修改设计单元;所述扇型浇口设计单元首先对给定的扇型浇口曲线进行拉伸处理,形成横浇道面;然后,在给定的扇型浇口导线的末端生成入口面,再对所述横浇道面和入口面进行扫掠和拔模处理,从而生成扇型浇口;所述切型浇口设计单元首先根据给定的切型浇口曲线及关键点确定剖面草图位置,再接收相应切型浇口剖面特征参数,用于创建多剖面草图,然后,在所述切型浇口曲线的末端生成有锥度的2D缓冲包,从而生成切型浇口;所述基于扇型浇口的内浇口设计单元根据内浇口不同的流出角度对给定的扇型内浇口线进行前后扫掠处理,得到不同长度的扇型薄面;再对所述扇型薄面按照不同方向进行加厚处理,得到扇型加厚体;然后,基于所述扇型加厚体对所述横浇道面进行拔模处理,得到扇型内浇口;所述基于切型浇口的内浇口设计单元根据所述内浇口不同的流出角度对给定的切型内浇口线进行前后扫掠处理,得到不同长度的切型薄面;再对所述切型薄面按照不同方向进行加厚处理,得到切型加厚体;然后,对所述切型加厚体进行拔模处理,得到切型内浇口;由所述扇型浇口、切型浇口、扇型内浇口和切型内浇口构成浇口设计特征;所述分支流道设计单元在给定的分支流道导线的两端分别生成具有高度差的两个分支流道剖面,并依据所述分支流道导线进行扫掠和拔模处理,从而生成分支流道;所述台阶流道设计单元根据所接收的台阶流道特征参数在给定的台阶流道导线的上方和下方分别生成两个台阶流道剖面,再将四个台阶流道剖面进行拉伸和拔模处理,从而生成台阶流道;所述分流锥设计单元根据接收的分流锥特征参数在给定的分流锥导线上生成分流锥剖面,然后将所述分流锥剖面与任一分支流道的端面连接后进行扫掠和拔模处理,从而生成分流锥;所述料饼设计单元根据冷室和热室的不同作用,以给定的基准点为中心在给定的料饼底面线上分别创建不同的料饼草图,再对所述料饼草图进行旋转处理,从而生成料饼;所述流道连接设计单元选择任一分支流道作为主流道,其余分支流道作为副流道,从所述主流道中选择分支流道的一个端面作为主剖面;从每个副流道中选择任一分支流道的端面作为副剖面;根据给定的流道连接导线对所述主剖面和所有副剖面进行扫掠和布尔运算处理,从而生成流道连接;由所述分支流道、台阶流道、分流锥、料饼、流道连接构成流道设计特征;所述3D扇型浇口设计单元将给定的3D扇型浇口曲线投影到给定的分型面上,得到3D扇型浇口投影曲线;然后在所述3D扇型浇口投影曲线的两端分别进行拉伸,得到入口面和出口面,再对所述入口面和出口面进行放样和拔模处理,从而生成3D扇型浇口;所述3D切型浇口设计单元对给定的分模线进行定向拉伸处理,生成分型面,再将给定的2D草绘线投影至所述分型面下方位置,得到3D切型浇口投影曲线;然后,在所述3D切型浇口投影曲线上创建多个3D剖面草图,并在所述3D切型浇口投影曲线的末端生成有锥度的3D缓冲包,从而生成3D切型浇口;所述3D内浇口设计单元首先将给定的2D内浇口草绘线投影到所述分型面下方位置,得到3D内浇口投影曲线,根据3D内浇口不同的流出角度对所述3D内浇口投影曲线进行前后扫掠处理,得到不同长度的3D薄面;再对所述3D薄面按照不同方向进行加厚处理,得到3D加厚体;然后,以所述分型面对所述3D加厚体进行修剪和拔模处理,得到3D内浇口;所述3D流道设计单元在给定的3D流道导线的起始端和终止端分别生成3D流道草绘平面,并对所述3D流道草绘平面进行扫掠处理,得到初步3D流道;再对给定的分型面进行实例几何体处理,得到实例几何面;然后,用所述实例几何面和分型面对所述初步3D流道进行修剪和拔模处理,从而生成3D流道;由所述3D扇型浇口、3D切型浇口、3D内浇口、3D流道构成3D浇道设计特征;所述渣包设计单元根据楔形和方形的不同形状,对给定的渣包溢流线进行前后拉伸处理,得到拉伸面;再对所述拉伸面进行不同方向的加厚处理,得到渣包溢流口;然后,基于渣包溢流口创建渣包草图并进行拔模和倒圆操作,从而生成渣包;所述排气设计单元在给定的单条或多条排气导线的首端创建草图,并进行顺次扫掠处理,从而生成排气道;由所述渣包、排气道构成排溢系统设计特征;所述剖面变化分析设计单元从所述浇口设计特征、流道设计特征、排溢系统设计特征中选择任意一个设计特征作为分析特征,在所述分析特征上选择一分析区域,在所述分析区域的两端生成分析点,并指定剖面数,从而生成相应数量的有界剖面,并对所述有界剖面进行面积分析,得到剖面变化分析结果;所述特征变参数修改设计单元根据所述剖面变化分析结果,对所述分析特征进行参数修改,从而生成新的分析特征;由所述剖面变化分析结果、新的分析特征构成分析修改设计特征。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合肥工业大学,未经合肥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610850612.9/,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