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蓄热式复合涡轮增压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610831157.8 | 申请日: | 2016-09-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6194402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8-31 |
发明(设计)人: | 刘金山;张成良;韩永强;许允;张一鸣;种道光;刘家员;刘海慧 | 申请(专利权)人: | 吉林大学 |
主分类号: | F02B37/04 | 分类号: | F02B37/04;F02B37/18;F01N5/02;F01D17/10 |
代理公司: | 长春市恒誉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22212 | 代理人: | 李荣武 |
地址: | 130012 吉***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蓄热式复合涡轮增压装置,该装置由废气涡轮增压系统和工质涡轮增压系统并联而成,工质涡轮增压系统作为辅助系统在高速工况时蓄存能量,在低速和加速工况时介入工作。发动机高速工况时,在废气涡轮增压系统正常工作的前提下,控制单元将多余的废气引入工质涡轮增压系统中的蓄热器,蓄热器内的工质吸收废气热量蒸发,且压力逐步升高至某一目标值后稳定;当转入低速工况时,仅靠废气涡轮增压系统不能满足进气要求,此时蓄热器内的高压气态工质排出并冲击工质涡轮,从而带动工质涡轮旋转压气,以此增加进气量;加速工况时,控制单元控制工质涡轮立即介入工作,快速增加进气量,从而提高瞬态响应性。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蓄热 复合 涡轮 增压 装置 | ||
【主权项】:
1.一种蓄热式复合涡轮增压装置,由发动机(1)、进气总管(2)、控制单元(3)、排气总管(4)、废气比例电磁阀(5)、废气涡轮(6)、进气管I(7)、废气三通电磁阀(8)、压气机I(9)、进气控制阀(10)、后处理器(11)、温度传感器I(12)、压力传感器I(13)、蓄热器I(14)、保温散热片I(15)、液位传感器I(16)、调压阀I(17)、工质流向控制阀I(18)、工质出管II(19)、工质进管I(20)、工质涡轮(21)、压气机II(22)、工质流向控制阀II(23)、进气管II(24)、工质进管II(25)、工质出管I(26)、工质流向控制阀III(27)、调压阀II(28)、液位传感器II(29)、温度传感器II(30)、压力传感器II(31)、蓄热器II(32)、保温散热片II(33)构成,排气总管(4)与废气比例电磁阀(5)的入口端相连,废气比例电磁阀(5)的两个出口端通过管道分别与废气涡轮(6)的进气端和废气三通电磁阀(8)的进口端相连,废气涡轮(6)与压气机I(9)同轴连接,压气机I(9)的出气口与进气管I(7)相连,进气管I(7)与进气总管(2)串联连接,废气涡轮(6)的出气端通过管道与后处理器(11)相连,废气三通电磁阀(8)的两个出口端通过管道分别与蓄热器I(14)和蓄热器II(32)的废气入口端相连,蓄热器I(14)和蓄热器II(32)的废气出口端通过管道与后处理器(11)相连,蓄热器I(14)和蓄热器II(32)内装有定量的低沸点工质,并且在它们的工质出口端分别连有调压阀I(17)和调压阀II(28),蓄热器I(14)的工质出口端与工质出管II(19)连接,蓄热器II(32)的工质出口端与工质进管II(25)连接,工质进管I(20)的两端连接至工质出管II(19)和工质进管II(25),工质出管I(26)的两端也连接至工质出管II(19)和工质进管II(25),工质涡轮(21)与压气机II(22)同轴连接,工质涡轮(21)的进气端同时与工质进管I(20)和工质进管II(25)相连,工质涡轮(21)的出气端同时与工质出管I(26)和工质出管II(19)相连,工质出管II(19)、工质进管I(20)、工质出管I(26)上分别装有工质流向控制阀I(18)、工质流向控制阀II(23)、工质流向控制阀III(27),压气机II(22)的出气口与进气管II(24)连接,进气管II(24)上装有进气控制阀(10),并且与进气总管(2)串联,废气比例电磁阀(5)用于调节进入废气涡轮(6)和废气三通电磁阀(8)的尾气量的比例,当发动机在低速工况时,发动机的废气流量和流速相对较小,对于传统涡轮增压系统,废气不仅不能有效带动涡轮旋转甚至会阻碍发动机废气的排出,导致排气不畅,此时控制单元(3)控制废气比例电磁阀(5)的开度,使废气全部流入废气三通电磁阀(8),此时废气涡轮(6)不工作,工质涡轮(21)在工质的推动下旋转,并带动与其同轴的压气机II(22)旋转压气。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吉林大学,未经吉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610831157.8/,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转子发动机及其工作方法
- 下一篇:中冷器主板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