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微带线的平面魔T有效
申请号: | 201610800823.1 | 申请日: | 2016-09-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6229599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12 |
发明(设计)人: | 陆佳元;陈全刚;王建朋;顾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H01P5/20 | 分类号: | H01P5/20 |
代理公司: | 南京理工大学专利中心 32203 | 代理人: | 吴茂杰 |
地址: | 210094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一种基于微带线的平面魔T,其包括下表面设有第一金属接地板(5)和第二金属接地板(6)的矩形介质基板(8),在所述介质基板(8)的上表面与第一金属接地板(5)对应的区域设有差臂输入端口馈线(4)和第一微带线(10),在所述介质基板(8)的上表面与第二金属接地板(6)对应的区域设有和臂输入端口馈线(2)、第一输出端口馈线(1)和第二输出端口馈线(3),所述和臂输入端口馈线(2)、差臂输入端口馈线(4)和第一微带线(10)与介质基板(8)的宽边垂直,所述第一输出端口馈线(1)和第二输出端口馈线(3)与介质基板(8)的宽边平行且位于同一直线上。本发明的平面魔T,外形尺寸小、生产成本低、集成度高。 | ||
搜索关键词: | 馈线 金属接地板 介质基板 输出端口 输入端口 微带线 平面魔T 上表面 宽边 矩形介质基板 生产成本低 同一直线 集成度 下表面 平行 垂直 | ||
【主权项】:
一种基于微带线的平面魔T,其特征在于:包括矩形介质基板(8),所述介质基板(8)的下表面设有矩形的第一金属接地板(5)和第二金属接地板(6),所述第一金属接地板(5)的一个窄边位于介质基板(8)的一个宽边上,其另一个窄边与第二金属接地板(6)位于介质基板(8)内的宽边之间存在间隙,所述第二金属接地板(6)的一个宽边位于介质基板(8)的另一个宽边上,其两个窄边分别位于介质基板(8)的两个窄边上,其另一个宽边位于介质基板(8)内,所述第一金属接地板(5)的两个宽边分别与其靠近的介质基板(8)的两个窄边保持相同距离,在所述介质基板(8)的上表面与第一金属接地板(5)对应的区域设有差臂输入端口馈线(4)和第一微带线(10),在所述介质基板(8)的上表面与第二金属接地板(6)对应的区域设有和臂输入端口馈线(2)、第一输出端口馈线(1)和第二输出端口馈线(3),所述和臂输入端口馈线(2)、差臂输入端口馈线(4)和第一微带线(10)与介质基板(8)的宽边垂直,所述第一输出端口馈线(1)和第二输出端口馈线(3)与介质基板(8)的宽边平行且位于同一直线上;所述第一输出端口馈线(1)的输出端置于介质基板(8)的一个窄边上,第二输出端口馈线(3)的输出端置于介质基板(8)的另一个窄边上,第一输出端口馈线(1)的输入端与第二输出端口馈线(3)的输入端之间设有间隙;所述差臂输入端口馈线(4)的输入端置于介质基板(8)的一个宽边上,其输出端与第一输出端口馈线(1)的输入端相连,所述第一微带线(10)的输出端与第二输出端口馈线(3)的输入端相连,所述第一微带线(10)的输入端通过金属柱(7)穿过介质基板(8)与第一金属接地板(5)相连;还包括一与介质基板(8)的宽边平行的第二微带线(11)、与介质基板(8)的宽边垂直的第三微带线(9)和第四微带线(12);所述和臂输入端口馈线(2)的输入端置于介质基板(8)的另一个宽边上,其输出端与第二微带线(11)的中点垂直互连,所述第三微带线(9)的一端与第二微带线(11)的一端相连,所述第三微带线(9)的另一端与第一输出端口馈线(1)垂直互连,所述第四微带线(12)的一端与第二微带线(11)的另一端相连,所述第四微带线(12)的另一端与第二输出端口馈线(3)垂直互连。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理工大学,未经南京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610800823.1/,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kW级超紧凑高隔离度共面魔T及微波功率合成方法
- 下一篇:一种宽带延迟线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