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变频负压法实现空气氮氧分离的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610793379.5 | 申请日: | 2016-08-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6178849A | 公开(公告)日: | 2016-12-07 |
发明(设计)人: | 李洪全;马云霞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美空气电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53/22 | 分类号: | B01D53/22;B01D53/26;B01D53/02;B01D53/30 |
代理公司: | 合肥市长远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4119 | 代理人: | 程笃庆;黄乐瑜 |
地址: | 230000 安徽省合肥***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变频负压法实现空气氮氧分离的系统,包括气体处理单元、气体分离单元、主控单元;主控单元包括测控芯片模块、智能控制模块、人机交互模块;测控芯片模块通过温度传感器获取进入中空纤维膜的空气的温度t,并通过氧分析仪获取变频真空泵排气口处的氧气浓度c、通过流量传感器获取储气罐出气口处的气体流量x、通过人机交互模块获取用户设置的氧气浓度范围以及气体流量范围,测控芯片模块根据不同的空气温度t,对氧气浓度c以及用户设置的氧气浓度范围、气体流量x以及用户设置的气体流量范围进行分析,且将分析结果发送至智能控制控制模块,智能控制模块根据上述分析结果指令控制电控三通阀、变频真空泵、流量调节阀动作。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变频 负压法 实现 空气 分离 系统 | ||
【主权项】:
一种基于变频负压法实现空气氮氧分离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气体处理单元、气体分离单元、主控单元;气体处理单元,包括初滤装置(1)、精滤装置(2)、干燥装置(3);初滤装置(1)的进气口与空气出口连通,初滤装置(1)的出气口与精滤装置(2)的进气口连通,精滤装置(2)的出气口与干燥装置(3)的进气口连通;气体分离单元,包括中空纤维膜(4)、储气罐(6)、电控三通阀(5)、变频真空泵(9);中空纤维膜(4)的进气口与干燥装置(3)的出气口管路连通,且上述管路上设有温度传感器(12),中空纤维膜(4)的第一出气口与电控三通阀(5)的第一进气口连通,中空纤维膜(4)的第二出气口与电控三通阀(5)的第二进气口连通,变频真空泵(9)的进气口与电控三通阀(5)的出气口连通,变频真空泵(9)的排气口与储气罐(6)的进气口连通;变频真空泵(9)的排气口与储气罐(6)的进气口的连接管道上设有氧分析仪(11);储气罐(6)的出气口处连接有出气管道,出气管道上设有流量传感器(8)和流量调节阀(7),且流量调节阀(7)设于出气管道上储气罐(6)的出气口和流量传感器(8)之间;中空纤维膜(4)的进气口与电控三通阀(5)的出气口的连接管路上设有压力差传感器(13);主控单元,包括测控芯片模块、智能控制模块、人机交互模块;测控芯片模块与流量传感器(8)、温度传感器(12)、压力差传感器(13)、氧分析仪(11)通信连接;智能控制模块与电控三通阀(5)、变频真空泵(9)、流量调节阀(7)通信连接;且所述的智能控制模块与测控芯片模块通信连接,所述的人机交互模块分别与测控芯片模块和智能控制模块通信连接;测控芯片模块通过温度传感器(12)获取进入中空纤维膜(4)的空气的温度t,并通过氧分析仪(11)获取变频真空泵(9)排气口处的氧气浓度c、通过流量传感器(8)获取储气罐(6)出气口处的气体流量x、通过人机交互模块获取用户设置的氧气浓度范围以及气体流量范围,测控芯片模块根据不同的空气温度t,对氧气浓度c以及用户设置的氧气浓度范围、气体流量x以及用户设置的气体流量范围进行分析,且将分析结果发送至智能控制控制模块,智能控制模块根据上述分析结果指令控制电控三通阀(5)、变频真空泵(9)、流量调节阀(7)动作。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美空气电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安徽美空气电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610793379.5/,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