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利用微粒在生物组织内部引起的超微观异常现象寻找隐伏矿床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0692141.3 | 申请日: | 2016-08-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6226832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4-24 |
发明(设计)人: | 曹建劲;胡乖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山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V5/00 | 分类号: | G01V5/00 |
代理公司: | 广州粤高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44102 | 代理人: | 陈卫 |
地址: | 510275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利用微粒在生物组织内部引起的超微观异常现象寻找隐伏矿床的方法,通过分析整理待测区域生物组织内部微粒引起的超微观异常现象,包括空泡、破损和/或光圈等生物组织发生超微观变化的现象,判断待测区是否存在隐伏矿床,并根据特征性异常现象进一步预测隐伏矿床物质成分。本发明的方法直接利用野外生物作为载体,最大限度的利用了生物对于矿化异常的富集作用,可以提供一种敏感性更高的探测手段。而且,由于生物的普遍存在性,该探测方法没有特殊的地域地区限制,其适用范围更广泛。本发明的方法还可以比较准确地指示成矿元素的种类,较为直观地反映深部矿体特征。结合其它勘测手段,可以显著提高隐伏矿体找矿的准确度和成功率。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利用 微粒 生物 组织 内部 引起 微观 异常 现象 寻找 隐伏 矿床 方法 | ||
【主权项】:
一种利用微粒在生物组织内部引起的超微观异常现象寻找隐伏矿床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分析整理待测区生物组织内部微粒引起的超微观异常现象,判断待测区是否存在隐伏矿床,并根据特征性异常现象进一步预测隐伏矿床物质成分;其中,所述超微观异常现象为异常的空泡、破损和/或光圈,和/或生物组织发生的其它超微观变化的现象;具体地,该方法主要包括生物组织内部微粒的采集和分析;所述采集是于待测区采集生物样品并进行相关前处理,以便观察其内部携带的纳米或近纳米微粒;所述分析是采用透射电子显微镜和/或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微粒所引起的超微观异常现象并加以归纳整理,根据不同种类超微观异常现象的频次及其与隐伏矿床物质成分之间的对应关系,判断待测区是否存在隐伏矿床,并根据特征性异常现象进一步预测隐伏矿床物质成分。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山大学,未经中山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610692141.3/,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岩心的孔隙度矩阵反演方法
- 下一篇:原子荧光探测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