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超级电容多模式快速充电电路的设计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0596901.0 | 申请日: | 2016-07-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5978112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8-31 |
发明(设计)人: | 刘树林;张法旺;韩跃云;周闵阳光;徐惠三;聂燊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H02J7/00 | 分类号: | H02J7/00;H02M3/158 |
代理公司: | 西安创知专利事务所 61213 | 代理人: | 李艳春 |
地址: | 710054 ***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超级电容多模式快速充电电路的设计方法,包括步骤:一、选取电阻RS的阻值;二、将电阻RS的一端与Buck变换器电路的负极输出端连接,将电阻RS的另一端接地;三、选择组成充电模式控制电路的合适参数的元件;四、连接各元件,组成充电模式控制电路;五、选择组成充电驱动电路的合适参数的元件;六、连接各元件,组成充电驱动电路;七、连接Buck变换器电路、电压源、超级电容和充电驱动电路,组成超级电容多模式快速充电电路。本发明方法步骤简单,设计合理,实现方便,实用性强,便于推广使用。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超级 电容 模式 快速 充电 电路 设计 方法 | ||
【主权项】:
1.一种超级电容多模式快速充电电路的设计方法,所述超级电容多模式快速充电电路包括与电压源(6)的输出端连接的Buck变换器电路(1)、用于对Buck变换器电路(1)的输出电流进行采样的电流采样电路(2)、充电模式控制电路(3)和充电驱动电路(4),所述超级电容(5)与Buck变换器电路(1)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电流采样电路(2)与Buck变换器电路(1)连接,所述充电模式控制电路(3)与电流采样电路(2)的输出端、超级电容(5)和充电驱动电路(4)的参考电压输出端均连接,所述充电驱动电路(4)与充电模式控制电路(3)的输出端和电流采样电路(2)的输出端均连接,所述Buck变换器电路(1)与充电驱动电路(4)的PWM信号输出端连接;所述充电模式控制电路(3)包括运算放大器U2和运算放大器U3,稳压二极管D2、开关二极管D3和开关二极管D4;所述运算放大器U2的同相输入端通过电阻R5与电流采样电路(2)的输出端连接,且通过电阻R6与稳压二极管D2的阳极连接,所述稳压二极管D2的阴极与超级电容(5)的正极连接,所述运算放大器U2的反相输入端通过电阻R10与充电驱动电路(4)的参考电压输出端连接,且通过电阻R11接地,所述运算放大器U2的反相输入端与输出端之间接有非极性电容C5,所述运算放大器U2的输出端与开关二极管D3的阳极连接;所述运算放大器U3的同相输入端通过电阻R4与超级电容(5)的正极连接,且通过电阻R3接地,所述运算放大器U3的反相输入端通过电阻R8与充电驱动电路(4)的参考电压输出端连接,且通过电阻R7接地,所述运算放大器U3的反相输入端与输出端之间接有非极性电容C6,所述运算放大器U3的输出端与开关二极管D4的阳极连接;所述开关二极管D3的阴极与开关二极管D4的阴极连接且为充电模式控制电路(3)的输出端;所述充电驱动电路(4)包括芯片UC3843和三极管Q2,所述芯片UC3843的第1引脚通过非极性电容C2与充电模式控制电路(3)的输出端连接,所述芯片UC3843的第2引脚与充电模式控制电路(3)的输出端连接,所述芯片UC3843的第3引脚通过电阻R13与电流采样电路(2)的输出端连接,所述芯片UC3843的第4引脚通过非极性电容C3接地,所述芯片UC3843的第5引脚接地,所述芯片UC3843的第4引脚与第8引脚之间接有电阻R12,所述芯片UC3843的第8引脚为充电驱动电路(4)的参考电压输出端,所述三极管Q2的基极通过电阻R14与所述芯片UC3843的第6引脚连接,所述三极管Q2的发射极接地,所述三极管Q2的集电极为充电驱动电路(4)的PWM信号输出端;所述电流采样电路(2)由电阻RS构成,所述电阻RS的一端与Buck变换器电路(1)的负极输出端连接,所述电阻RS的另一端接地;其特征在于,所述超级电容多模式快速充电电路的设计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根据5mΩ≤RS<100mΩ选取电阻RS的阻值;步骤二、将电阻RS的一端与Buck变换器电路(1)的负极输出端连接,将电阻RS的另一端接地;步骤三、选择组成充电模式控制电路(3)的合适参数的运算放大器U2和运算放大器U3,稳压二极管D2、开关二极管D3和开关二极管D4,电阻R3、电阻R4、电阻R5、电阻R6、电阻R7、电阻R8、电阻R10和电阻R11,以及非极性电容C5和非极性电容C6;其具体过程如下:步骤301、根据运算放大器U2的响应时间
选取运算放大器U2,并根据运算放大器U3的响应时间
选取运算放大器U3;其中,f为Buck变换器电路(1)的开关频率;步骤302、根据公式
确定超级电容(5)恒功率充电的启动电压V1,选取稳压值等于V1的稳压二极管D2;其中,P为超级电容(5)恒功率充电的功率,I为超级电容(5)恒流充电的电流;步骤303、根据100Ω≤R5<500Ω选取电阻R5的阻值;步骤304、根据公式
选取电阻R6的阻值,其中,VREF1为运算放大器U2反相输入端的基准电压且VREF1=I·RS,V2为超级电容(5)恒压充电的电压,Vz为稳压二极管D2的稳压值,VRS2为超级电容(5)从恒功率充电转换到恒压充电瞬间电阻RS上的电压且
步骤305、根据1kΩ≤R7<100kΩ选取电阻R7的阻值;步骤306、根据公式
选取电阻R8的阻值,其中,Vref为芯片UC3843提供的基准电压,VREF2为运算放大器U3反相输入端的基准电压且VREF2的取值范围为0.1V~3V;步骤307、根据1kΩ≤R3<100kΩ选取电阻R3的阻值;步骤308、根据公式
选取电阻R4的阻值,其中,V3为运算放大器U3的同相输入端的电压且V3=VREF2;步骤309、根据1kΩ≤R11<100kΩ选取电阻R11的阻值;步骤3010、根据公式
选取电阻R10的阻值;步骤3011、根据0.1μF≤C5<2μF选取非极性电容C5的容值;步骤3012、根据0.1μF≤C6<2μF选取非极性电容C6的容值;步骤3013、根据公式VD3>λ·VCC1选取开关二极管D3,其中,VD3为开关二极管D3的耐压值,λ为裕度系数且取值为1.5~2.5,VCC1为运算放大器U2的供电电压;步骤3014、根据公式VD4>λ·VCC2选取开关二极管D4,其中,VD4为开关二极管D4的耐压值,VCC2为运算放大器U3的供电电压;步骤四、连接运算放大器U2和运算放大器U3,稳压二极管D2、开关二极管D3和开关二极管D4,电阻R3、电阻R4、电阻R5、电阻R6、电阻R7、电阻R8、电阻R10和电阻R11,以及非极性电容C5和非极性电容C6,组成充电模式控制电路(3),其具体过程如下:步骤401、将所述运算放大器U2的同相输入端一方面通过电阻R5,与电阻RS和Buck变换器电路(1)的负极输出端连接的一端连接,另一方面通过电阻R6与稳压二极管D2的阳极连接,并将稳压二极管D2的阴极与超级电容(5)的正极连接;步骤402、将所述运算放大器U2的反相输入端一方面通过电阻R10与充电驱动电路(4)的参考电压输出端连接,另一方面通过电阻R11接地;并将非极性电容C5接在运算放大器U2的反相输入端与输出端之间;步骤403、将所述运算放大器U2的输出端与开关二极管D3的阳极连接;步骤404、将所述运算放大器U3的同相输入端一方面通过电阻R4与超级电容(5)的正极连接,另一方面通过电阻R3接地;步骤405、将所述运算放大器U3的反相输入端一方面通过电阻R8与充电驱动电路(4)的参考电压输出端连接,另一方面通过电阻R7接地,并将非极性电容C6接在运算放大器U3的反相输入端与输出端之间;步骤406、将所述运算放大器U3的输出端与开关二极管D4的阳极连接;步骤407、将所述开关二极管D3的阴极与开关二极管D4的阴极连接并引出导线,作为充电模式控制电路(3)的输出端;步骤五、选择组成充电驱动电路(4)的合适参数的三极管Q2,电阻R12、电阻R13、电阻R14和电阻R15,以及非极性电容C2和非极性电容C3;其具体过程如下:步骤501、根据公式
选取三极管Q2,其中,VQ2为三极管Q2的耐压值,Vi为Buck变换器电路(1)的输入电压,fT为三极管Q2的特征频率;步骤502、根据公式
选取电阻R12的阻值和非极性电容C3的容值;步骤503、根据100Ω≤R13<1kΩ选取电阻R13的阻值;步骤504、根据500Ω≤R14<5kΩ选取电阻R14的阻值;步骤505、根据10kΩ≤R15<50kΩ选取电阻R15的阻值;步骤506、根据0.01μF≤C2<0.5μF选取非极性电容C2的容值;步骤六、连接芯片UC3843,三极管Q2,电阻R12、电阻R13、电阻R14和电阻R15,以及非极性电容C2和非极性电容C3,组成充电驱动电路(4);其具体过程如下:步骤601、将非极性电容C2和电阻R15并联后接在所述芯片UC3843的第1引脚与第2引脚之间;步骤602、将所述芯片UC3843的第2引脚与充电模式控制电路(3)的输出端连接;步骤603、将所述芯片UC3843的第3引脚通过电阻R13与电流采样电路(2)的输出端连接;步骤604、将所述芯片UC3843的第4引脚通过非极性电容C3接地;步骤605、将所述芯片UC3843的第5引脚接地;步骤606、将电阻R12接在所述芯片UC3843的第4引脚与第8引脚之间;步骤607、将所述三极管Q2的基极通过电阻R14与所述芯片UC3843的第6引脚连接,将所述三极管Q2的发射极接地,并将所述三极管Q2的集电极引出导线,作为充电驱动电路(4)的PWM信号输出端;步骤七、连接Buck变换器电路(1)、电压源(6)、超级电容(5)和充电驱动电路(4),组成超级电容多模式快速充电电路,具体过程为:步骤701、将Buck变换器电路(1)的输入端与电压源(6)的输出端连接,并将超级电容(5)与Buck变换器电路(1)的输出端连接;步骤702、将Buck变换器电路(1)的开关控制信号输入端与充电驱动电路(4)的PWM信号输出端连接。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科技大学,未经西安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610596901.0/,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电子装置感应充电系统及方法
- 下一篇:一种无线充电装置及其骶神经刺激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