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金属纳米颗粒离子和纳米效应毒性贡献率的估算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0327928.X | 申请日: | 2016-05-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6018688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2-06 |
发明(设计)人: | 孙雪梅;夏斌;陈碧鹃;朱琳;曲克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1N33/00 | 分类号: | G01N33/00;G01N15/14;G01N21/64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亿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11350 | 代理人: | 李素红 |
地址: | 266071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一种金属纳米颗粒离子和纳米效应毒性贡献率的估算方法,属于人工金属纳米颗粒毒性效应评价领域,选择海洋中的贝类血淋巴细胞为实验对象,根据金属纳米颗粒释放的金属离子含量,设定含有金属离子或纳米颗粒的细胞培养基为两个实验组,研究离子效应和纳米效应对其毒性得贡献率。本发明首次将金属纳米颗粒的纳米效应和离子效应分别进行研究,选择海洋底栖生物免疫系统的血淋巴细胞为实验对象,该细胞对污染物胁迫十分敏感。同时选择多项生理指标将研究水平推进到分子免疫水平,提高了人工金属纳米颗粒毒性效应评价的有效性和准确性。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金属 纳米 颗粒 离子 效应 毒性 贡献 估算 方法 | ||
【主权项】:
一种金属纳米颗粒离子和纳米效应毒性贡献率的估算方法,其特征在于它的具体步骤包括如下:⑴实验对象的选择:选择当地分布广泛、容易采集、体积适中的一种贝类生物,采集后抽取血淋巴细胞进行体外培养用于后续实验;⑵24h LC50值:设定一系列实验浓度梯度测定金属纳米颗粒对血淋巴细胞的24h致死率以确定LC50值,以此作为参考选择低于LC50的金属纳米颗粒浓度作为胁迫组浓度CNPs;⑶金属纳米颗粒离子释放量的测定:配置血细胞培养基,在血细胞培养基中加入CNPs金属纳米颗粒,测定金属纳米颗粒的金属离子释放达到稳定后的浓度,以此作为浓度参考设定后续胁迫实验中采用的金属离子浓度CNPion;⑷血淋巴细胞免疫系统各项指标的测定:采用含有CNPs金属纳米颗粒或CNPion释放金属离子的实验液分别胁迫血淋巴细胞24h,然后分别测定其血淋巴细胞DNA损伤量、细胞吞噬能力、细胞膜破损率、溶酶体释放量的变化情况;⑸用整合生物标志物法获得血淋巴细胞的整体响应值;⑹离子效应和纳米效应贡献率的计算公式:CRion=IBRionIBRNPs×100%,CRpartical=(1-IBRionIBRNPs)×100%;]]>其中,IBRion为金属离子胁迫组获得的响应值,IBRNPs为金属纳米颗粒胁迫组获得的响应值,CRion为离子效应贡献率,CRparticle为纳米效应贡献率。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未经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610327928.X/,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