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其制备方法及锂离子电池有效
申请号: | 201610297932.6 | 申请日: | 2016-05-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5742611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9-21 |
发明(设计)人: | 张可利;杨正东;夏永高;刘兆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H01M4/36 | 分类号: | H01M4/36;H01M4/38;H01M4/583;H01M4/62;H01M10/0525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赵青朵 |
地址: | 315201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包括纳米硅颗粒和碳材料颗粒,所述纳米硅颗粒均匀分散在碳材料颗粒之间,形成微球;所述碳材料颗粒为碳化后的金属有机骨架材料。本发明采用微乳液方法得到微球结构硅碳复合材料,与现有技术中纳米硅嵌入到单个碳材料颗粒里面组成的核壳结构相比,由本发明公开的负极材料制得的锂离子电池具有较高的电化学循环性能和倍率性能,同时,本发明的制备方法简单易行,反应温度低,制备时间短,可控性好,利于大规模生产。实验表明,本发明制得的锂离子电池在0.1C倍率下,首次放电比容量为1800~2069mAh/g,循环120次后,放电比容量为1000~1280mAh/g。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锂离子电池 负极 材料 制备 方法 | ||
【主权项】:
1.一种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将正己烷、乳化剂、正戊醇、去离子水、有机配体和纳米硅粉混合,得到第一微乳液;将正己烷、乳化剂、正戊醇、去离子水和金属无机盐混合,得到第二微乳液;将第一微乳液与第二微乳液混合反应,反应产物进行碳化处理,得到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所述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包括纳米硅颗粒和碳材料颗粒,所述纳米硅颗粒均匀分散在碳材料颗粒之间,所述纳米硅颗粒和碳材料颗粒均匀混合,形成微球;所述碳材料颗粒为碳化后的金属有机骨架材料。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610297932.6/,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