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氧化亚铜纳米晶组装体有效
申请号: | 201610230151.5 | 申请日: | 2016-04-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5905936B | 公开(公告)日: | 2017-11-14 |
发明(设计)人: | 郭培志;王荣跃;桑玉涛;赵修松 | 申请(专利权)人: | 青岛大学 |
主分类号: | C01G3/02 | 分类号: | C01G3/02;B01J23/72;B01J20/06;B01J20/28;B82Y30/00 |
代理公司: | 青岛高晓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37104 | 代理人: | 张世功 |
地址: | 266071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属于过渡金属氧化物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氧化亚铜纳米晶组装体,包括CNA‑1和CNA‑2两种结构,CNA‑1为不规则的微米尺度花簇状结构,CNA‑2为规则且粒度分布较窄的球形结构;CNA‑1和CNA‑2的饱和磁化强度分别为3.2emu/g和9.2emu/g,纯度大于98%;能够对抗坏血酸、多巴胺和尿酸电催化,吸附有机分子和催化氧还原反应;其结构尺寸与电催化选择性、吸附能力和电催化能力成反比;用于多功能传感器的纳米材料;其结构与性能优良,工艺简单,原理可靠,成本低,产品纯度高,电磁学性能好,应用广泛,使用环境友好。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氧化亚铜 纳米 组装 | ||
【主权项】:
一种氧化亚铜纳米晶组装体,其特征在于:包括两种结构尺寸,分别命名为CNA‑1和CNA‑2,其中,CNA‑1为不规则的微米尺度花簇状结构,尺寸为1.8±0.3μm,由结晶尺寸为32nm的氧化亚铜纳米晶粒通过穿插组装形成;CNA‑2为规则且粒度分布较窄的球形结构,尺寸为0.6±0.2μm,由结晶尺寸为10nm的氧化亚铜纳米晶粒通过原位有序自组装形成,CNA‑2的表面不光滑且有小颗粒凸起;CNA‑1和CNA‑2的饱和磁化强度分别为3.2emu/g和9.2emu/g,纯度大于98%,能够对抗坏血酸、多巴胺和尿酸电催化,吸附有机分子,催化氧还原反应;其结构尺寸与电催化选择性、吸附能力和电催化能力成反比;用于多功能传感器的纳米材料;其具体制备步骤包括:将120mL 3mmol的CuSO4·5H2O溶液和30mL 6mmol NH4HCO3溶液混合均匀后转移到200mL的三口烧瓶中控温50℃搅拌加热20min,再加入15mL 0.9mmol的抗坏血酸溶液,保持相同的加热温度下搅拌1h;然后三口烧瓶移出冷却到室温,收集砖红色沉淀物,用去离子水离心洗涤并烘干,收集的沉淀物样品命名为CNA‑1;CNA‑2的合成方法与CNA‑1类似,不同之处是将上述步骤中的原料改为3mmol的Cu(CH3COO)2·5H2O,12mmol的NH4HCO3以及4.5mmol的抗坏血酸,加热时间改为1.5h。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青岛大学,未经青岛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610230151.5/,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