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将动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610226346.2 | 申请日: | 2016-04-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5703599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2-16 |
发明(设计)人: | 宋功业;陈磊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 |
主分类号: | H02K35/02 | 分类号: | H02K35/02;H02J7/32 |
代理公司: | 南京经纬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32200 | 代理人: | 楼高潮 |
地址: | 221116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将动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是为开发利用新能源,将日常生活中各种动能转化为电能而设计的,属于能源领域;将动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是由支承体系、发电体系与蓄电装置组成的;发电体系与蓄电装置全部安装在支承体系中;其中,支承体系矩形的箱体部件,是由上压板、竖壁板、底板、中间承压板、竖向支承板与弹簧组成的;上压板通过弹簧支承在承压板上;承压板四周支承在竖壁板上中间通过竖向支承板支承在底板上;发电体系是由磁力棒与线圈组成的;磁力棒顶端与上压板连接,下端悬空,穿过弹簧、中间承压板进入线圈的中间空隙中。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方便地动能转换成电能,有利于能源的转换利用。 | ||
搜索关键词: | 动能 转化 电能 装置 | ||
【主权项】:
将动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其特征是由支承体系(1)、发电体系(2)与蓄电装置(3)组成的;发电体系(2)与蓄电装置(3)全部安装在支承体系(1)中;其中,支承体系(1)矩形的箱体部件,是由上压板(11)、竖壁板(12)、底板(13)、中间承压板(14)、竖向支承板(15)与弹簧(16)组成的;上压板(11)通过弹簧(16)支承在承压板(14)上;承压板(14)四周支承在竖壁板(12)上中间通过竖向支承板(15)支承在底板(13)上;发电体系(2)是由磁力棒(21)与线圈(22)组成的;磁力棒(21)顶端与上压板(11)连接,下端悬空,穿过弹簧(16)、中间承压板(14)进入线圈的中间空隙中;支承体系(1)的上压板(11)是板状部件;上压板(11)的中间部位与弹簧(16)、磁力棒(21)垂直且绝缘固结;上压板(11)四周与竖壁板(12)之间不发生接触;支承体系(1)的竖壁板(12)是板状部件;竖壁板(12)在发电体系(2)和蓄电装置(3)周围设置;竖壁板(12)下部与底板(13)垂直固结,上部与上压板(11)垂直不相交,中间与中间承压板(14)的四周垂直且固结;连接线圈(22)与蓄电装置(3)的电线穿过发电体系(2)与蓄电装置(3)之间的竖壁板(12),连接蓄电装置(3);支承体系(1)的底板(13)是板状部件,设置在将动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的底部;底板(13)上部设置着发电体系(2)与蓄电装置(3);在发电体系(2)和蓄电装置(3)的四周,底板(13)与竖壁板(12)垂直固结;在线圈(22)之间,底板(13)与竖向支承板(15)垂直相交且固结;在磁力棒(21)垂直对应的正下方,底板(13)与线圈(22)的底端固结;连接线圈(22)与蓄电装置(3)的电线敷设在底板(13)上;支承体系(1)的中间承压板(14)是板状部件;中间承压板(14)在在磁力棒(21)垂直对应的正下方有孔,磁力棒(21)从孔中垂直贯穿;中间承压板(14)的四周与竖壁板(12)垂直固结;在线圈(22)之间,中间承压板(14)的下方与竖向支承板(15)垂直相交且固结;在穿过磁力棒(21)的孔的周围,中间承压板(14)与弹簧(16)的下端固结;支承体系(1)的竖向支承板(15)是板状部件;竖向支承板(15)设置在线圈(22)之间,上端与中间承压板(14)垂直相交连接,下端与底板(13)垂直相交固结;两侧与竖壁板(12)垂直连接;支承体系(1)的弹簧(16)是使磁力棒(21)在外力作用下作上下运动的部件;弹簧(16)上端与压板(11)垂直相交固结,下端与中间承压板(14)的孔的周围垂直相交连接;弹簧(16)的中间有磁力棒(21)穿过。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未经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610226346.2/,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