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动态稀疏信道的联合估计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0152382.9 | 申请日: | 2016-03-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5847192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2-26 |
发明(设计)人: | 张弦;归琳;秦启波;宫博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交通大学 |
主分类号: | H04L25/02 | 分类号: | H04L25/02;H04L5/00;H04B17/391 |
代理公司: | 上海恒慧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1317 | 代理人: | 张宁展 |
地址: | 200240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一种动态稀疏信道的联合估计方法,基于OFDM无线通信系统,采用基于导频的信道估计方法,包括步骤1)构造动态稀疏信道模型;2)利用复指数基扩展模型对时间频率双选信道进行建模;3)对于在J个不同时刻发送的J个不同的OFDM符号,利用离散随机优化算法求得最优导频位置分布,设计稀疏导频模式,推导信道估计模型;4)利用联合微分正交匹配追踪(DSOMP)算法估计当前第j个时刻的稀疏度K(j);5)根据SOMP算法以及稀疏度K(j)估计在第j个时刻时动态信道的信道特征。本发明能够有效对抗时间频率双重选择性衰落,估计得到动态信道的信道特征,提高信道估计的准确度和频谱利用率。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动态 稀疏 信道 联合 估计 方法 | ||
【主权项】:
1.一种动态稀疏信道的联合估计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①构造动态稀疏信道的模型:
代表在第j个OFDM符号发送时刻信道的第l条路径上信道抽头是否为零,则信道的L条路径表示为![]()
代表第l条路径第j个OFDM符号所对应的动态稀疏信道的非零信道抽头下标集合,则信道的稀疏度表示为K(j)=|ζ(j)|;
表示信道抽头根据两个转化概率进行变化,其中初始化
服从伯努利分布,即:
②利用复指数基扩展模型CE‑BEM对时频双选信道进行建模:
其中,j代表第j个OFDM符号,Q代表CE‑BEM阶数,L代表信道路径数,
表示第l条路径对应的抽头系数,bq(0≤q≤Q‑1)代表CE‑BEM基函数,c(j)[q,l]代表CE‑BEM系数,
代表CE‑BEM建模误差,忽略不计;CE‑BEM基函数bq表示为:
其中,N表示一个OFDM符号子载波的个数,对于连续发送的J个OFDM符号,每个符号对应的CE‑BEM基函数相同,BEM系数不同;根据![]()
c(j)[0,m]代表第j个OFDM符号的第1列第m条路径对应的CE‑BEM系数,第j个OFDM符号的第q列CE‑BEM系数向量表示为
其中每一个系数向量
都具有相同的稀疏度K(j),并且
具有联合稀疏性,即稀疏度相同,非零元素下标集相同;③对于连续发送的J个OFDM符号,利用离散随机最优化算法确定导频位置,设计稀疏导频模式,导频序列包括G个有效导频和(2Q‑2)G个保护导频,其中K(j)<G<<L,K(j)表示第j个符号发送时刻无线信道延时域的稀疏度;有效导频和保护导频幅度分别取1和0,有效导频序列记为Pe={p0,···,pG‑1},(0≤p0<···<pG‑1≤N‑1),保护导频序列记为Pg={Pe‑Q+1}∪···∪{Pe‑1}∪{Pe+1}∪···∪{Pe+Q‑1},保护导频位于有效导频两侧;将导频分为Q个子序列:
其中
表示所有有效导频构成的子序列;在接收端,第j个OFDM符号对应的接收信号表示为:
其中,T(j)代表发送信号,W(j)包括建模和噪声误差,FN代表N点离散傅里叶变换矩阵,IN代表N点离散傅里叶反变换矩阵,![]()
D{bq}代表bq作为对角元素的对角矩阵,VL代表
离散傅里叶变换矩阵的前L列构成的矩阵;结合CE‑BEM的特性和设计的导频模式,得到信道估计模型如下:
式中,测量矩阵![]()
代表对角矩阵,第j个OFDM符号的有效导频子载波为对角元素,Λq是一个对角矩阵,表示如下:
④采用联合微分正交匹配追踪算法得到当前时刻的稀疏度K(j);⑤计算出第j个OFDM符号所对应的第j个时刻的信道稀疏度K(j)后,将其应用于SOMP算法估计出稀疏向量S(j),恢复CE‑BEM系数
公式如下:其中对角矩阵
根据式(1)得到信道抽头系数
实现OFDM系统的动态稀疏信道估计。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交通大学,未经上海交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610152382.9/,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